涠洲岛|异乡人的涠洲岛( 四 )


对艳艳来说 , 涠洲岛是第二故乡 。 她说:“上岛的第一天 , 我就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 ”虽然生意忙的时候 , 她无暇去欣赏岛屿的风景 , 但每每想到辛苦过后 , 出门就能看见大海 , 她的心里就舒爽起来 。
最近 , 艳艳最关注的事情是辣椒的价格 。 岛上的物产无法自足 , 像这种有调味作用的食材 , 几乎都要仰赖陆地供给 。 在北海的市场里 , 辣椒可能并不算昂贵 , 可添上运输和人力成本之后 , 价格却常常令她咋舌 。
但她又不能放弃辣椒 , 店里的招牌菜香蕉猪回锅肉、香爆花甲都离不开它 。 不只是艳艳家 , 整个涠洲岛都离不开辣椒 。 有心的游客在做攻略时会发现 , 这座岛上的餐馆七八成都是川菜系 。
这样的局面同样也是历史所造就的 。 20世纪90年代 , 北海大力开发房地产 , 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 云、贵、川等西南地区的人 , 偏爱到这里做生意 , 以至于那个时期还有“十万川军下北海”的说法 。 一旦形成聚落 , 口味也自然跟着改变了 , 更何况 , 攻下餐桌的是带着江湖意气又让人垂涎的川菜 。 最初 , 涠洲岛是海鲜与川菜分庭抗礼 , 到了现在 , “融合”成了二者共赢的不二法门 。
和口味相融一样 , 艳艳说 , 本地人对她这样的外来人 , 也有一种很矛盾的态度:“他们需要我们拉动岛上的经济 , 但一旦我们钱挣得多了 , 就会有人眼红 , 有时候还会故意搞破坏 。 ”虽然菜式在岛上已经实现了共生 , 但对于生活在此的人们来说 , 还有更长的一段路要走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同的涠洲岛 。 (图/ 视觉中国)
褒贬不一的旅行目的地
艳艳和阿兴的身份 , 实际上介于外来人与本地人之间 。 对这座以旅游著称的岛来说 , 游人才是真正的外来者 。 “涠洲岛景区”公布的最新官方数据显示 , 2022年春节假期 , 涠洲岛共接待游客约1.65万人次 , 其中省外的游客占比92.8% , 足见它对外部人的吸引力 。
在民宿老板的建议下 , 登岛者通常会选取雷同的路线开始游览 。 喜欢人文的 , 直接导航去两座教堂;想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 , 一般会径直前往鳄鱼山景区 。 向导的心里很明晰 , 这些人不管去哪儿 , 最后都殊途同归——“朋友圈”里见 。
在涠洲岛上 , 每一个景区承载的都是历史 。 教堂记录着岛屿近代的兴衰 , 而鳄鱼山的海蚀崖则展示了数万年以来 , 潮水与火焰的激烈碰撞 。 但游客在把它们定格在取景框内之后 , 似乎就找不到什么能激发起勃勃兴致的东西了 。 于他们而言 , 岛上的风景也只余下无垠的海洋 。 于是 , 很多在岛上停留过久的人 , 会觉得涠洲岛的美丽乏善可陈 , “不过是个被营销出来的景点”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