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风、花、雪、月”——大理白族的前世今生( 三 )



从白族传统图形整体形态上来分析 , 它呈现出素雅饱满 , 精巧美致、形意兼具的灵气韵味 。 给人以轻盈的视觉美感和向往自然的心里 。 白族传统图形的艺术表现手法 , 诠释了白族人豁达善良的天性和清新秀丽的审美旨趣 。

雪——品洁寓意雪 , 洁白无瑕的颜色给人予纯洁的感受 。 在汉语中指人高洁的品格常以“雪格”来形容 , 前蜀诗僧贯休曾作诗《送姜道士归南岳》:“松品落罗 , 雪格索索 。 ”泛指人的品格纯洁 。 苍山山顶白雪耀眼 , 经夏不消 。 相传苍山脚下曾流传瘟疫 , 一对兄妹为了村民们的生命安危与雪山上的瘟神作战而付出生命 , 这段故事已成为白族人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颂扬 。 白族人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与苍山上白雪有着品质上映射 。

白族民居中照壁装饰常见“清白传家”、“紫气东来”、“山水清音”等字样 , 配纹题材一般有莲花、牡丹纹等 , 这些装饰图形的内涵以超越了装饰的本身 。 荷花、莲花的“荷”与“和”谐音 , 寓意“以和为本”、“合家团圆” , “莲”与“连”同音 , 寓意“连连升级” 。 这些传统图形在照壁中的应用 , 体现了白族人对植物的喜爱、对文学礼仪的景仰、对贞朴品格的倾心 , 也可体现了白族人 “清白传家”、“紫气东来”、“海晏河清”自然纯朴的精神 。

月——托物志向月 , 因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含义 , 贯穿了中国文学思想 。 用月亮表示时间的推移 , 用月的阴晴圆缺比喻思乡之情 , 期盼团圆之意 , 用月隐喻各种人物或事物 。 “没人迈兮音尘阔 , 隔千里兮公明月 。 ”以月来象征团圆之情;“若月有三珥者 , 大臣有喜;若月冠而复晕者 , 天下有喜 。 ”

以月象征西施 。 诸如此类的古文诗词数不胜数 。 托物志向是心理的寄托方式之一 , 在大理地区 , “洱海月”被白族人民称之为“金月亮” , 寄托人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 。 相传月宫中的公主追慕人间生活 , 便凡到洱海边 , 与渔民结于夫妇 。 为协助渔夫打鱼 , 便把自己的宝镜放入海底 , 照清水中鱼儿 , 海中宝镜便成了水中的“金月亮” , 世代照耀着海水 , 便捷渔夫们捕鱼 。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 , 洱海边的居民们会在岸边或划着船在海中赏月 , 共度美满佳节 , 对月抒发情感 。

结语当今 , 在全球化背景的驱使下 , 民族文化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 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产生了文化的融合或异变、许多传统工艺随之流失 。 在这样的境遇下 , 白族传统图形也不例外面临着同化、异化或消失的危机 。
因此 , 本文主要对白族传统图形的源流、演变过程 , 及其多元内涵做了深入的分析 , 提炼出传统图形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元素 , 以此为基础 , 从宏观的视角对白族传统图形做了整体研究并对图形的视觉语意、内部的文化语意进行了细致剖析 , 以此揭示出白族传统图形中“风、花、雪、月”的意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