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真实的烟火气!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入围“WA城市贡献奖”( 四 )


对话:
广州首个!泮塘五约设立“共同缔造”工作坊
南都:在推进改造中遇到哪些难题 , 如何化解居民的不理解和质疑?
骆建云:泮塘五约建立了广州第一个公众参与的“共同缔造”工作坊 , “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均听取居民意见 。 特别要提到两位志愿者 。 一位是象城建筑设计公司规划师黄润琳 , 一位是广东工业大学老师芮光晔 , 他们两个长期在工作坊工作 , 和村民、居民一起共同研究社区历史和故事 , 让它能够支撑我们的规划设计 。
居民|真实的烟火气!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入围“WA城市贡献奖”
文章图片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骆建云 。 受访者供图
南都:从共同缔造过渡到日常生活 , 泮塘社区管理需要如何持久关注?
骆建云:泮塘五约是在2019年底完成改造 , 直到2021年才受到广泛关注 , 这个过程很有趣 。 我们刚改造完崭新一片 , 焕发了新貌但没有活力;2020年开始有商户入驻 , 他们自己调整周边的微环境 , 通过产业培育焕发出活力 。 这就是由居民、商户以及管理部门形成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社区共同体 。
南都:泮塘五约模式是否可以复制推广?其对其他老旧小区改造有何借鉴意义?
骆建云:泮塘五约模式在全国都属于少数派 , 但改造理念是可以借鉴的 。 居民在改造中起到什么作用?改造绝不是简单的修缮改造、提升公共空间 , 更多的是共同体共治的结果 。 居民从过去的围观 , 到现在支持但不出钱 , 发展到最后一定是居民自主的改造 , 这才能彻底破解老旧小区难题 。
从泮塘五约的改造模式上看 , 城市更新的确是不一定要拆了重建 , 通过微改造小小的改变和调整都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 对于老旧小区微改造 , 我们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改 , 必须以解决群众的需求为前提 , 改造过程中要梳理清每个社区的发展脉络 , 尤其不能只谈空间表面的美观效果 , 必须要本着解决社区与城市的根本问题 。 微改造更深层的目的应该是 , 让居民重新发现社区价值 , 重获身份归属感、情感依托和文化认同 , 从单纯的物理空间改造转向社会空间改造 , 从建设行为提升到了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共同体构建工作 。
南都:广州作为大湾区的文化枢纽 , 微改造如何在地方特色上发力?
骆建云:每个地方的特色不一样 , 发展情况也不一样 。 我们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 做出适宜的改造模式和政策机制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城市更新不是刻意地做出不同 , 而是因每个地方的不同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
采写/摄影(除署名外):南都采访人员 王艳玲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