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真实的烟火气!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入围“WA城市贡献奖”( 二 )


立足古村文化 , 探索新路径
泮塘五约保留了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朴素风貌特征 , 是老广州文化风貌最典型的代表性街区 。 “它传递出来的依水而建、依地形而建的规划思路 , 即民间的规划思想非常精彩” , 骆建云说 。
依据大量的社区有调研和史料搜寻 , 泮塘五约的历史人文价值逐步清晰 , 拥有泮塘古村、仁威古庙、荔枝湾涌古水系、文塔、西关大屋、麻石街巷、名人故居旧迹、粤曲粤剧 , 以及三雕一彩一绣、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 堪称“最广州”的民俗生态大观园 。
“我们工作的前提是 , 第一 , 恢复历史文化风貌和传统肌理空间;第二 , 针对缺失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生活设施 , 依托政府征收的房屋进行改造;第三 , 通过产业规划 , 将西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为岭南特色的文化产业” , 围绕这三点 , 广州更新院、象城建筑、华工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及荔湾区多个职能部门等 , 对古村的保留与活化进行研究 , 寻求改造的平衡点和新路径 。
居民|真实的烟火气!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入围“WA城市贡献奖”
文章图片

【居民|真实的烟火气!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入围“WA城市贡献奖”】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改造前后实景对比图 。 来源:广州荔湾发布
最终 , 确定了泮塘五约的改造思路 , 即以东西走向的五约直街为主要轴线 , 梳理周边的街巷空间 , 并结合打造完成的公共空间节点 , 共同形成网状漫游式步行网络;对现状房屋进行有限度地局部改造、功能置换、保留修缮 , 梳理保留下泮塘五约村内2处不可移动文物(半塘五约亭、皥遐书舍)、15处传统风貌建筑;对社区内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 , 对居民生活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完善 , 增加公共服务设施 , 消除安全隐患 , 提升社区的安全性和宜居性;依托属地丰富的文化资源 , 加强对社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宣传展示 。
2017年2月 , 泮塘五约微改造一期启动 , 2018年4月 , 微改造二期启动 , 2019年底完工 , 并交由荔湾区文旅局活化运营 。
165栋房屋一间一间去研究
泮塘五约 , 还难在改造本身 。 放眼全国 , 比如成都宽窄巷子、上海新天地、佛山新天地等 , 绝大多数的项目都是把居民迁走 , 剩下空置房屋打造为景区 。 但在高密度的泮塘五约 , 政府征收回来的公屋和民宅错综交织 , 相当多原居民还住在里面 。 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前提下 , 怎么改?
据骆建云介绍 , 建筑的整治和改造主要针对已经征收的房屋 , 同时现场有一些房屋征收后拆除不彻底 , 经过规划研究做了两类处理 。 一类对恢复街巷肌理有作用的 , 同时还有使用价值的房屋作加固重建;一类所在地周边已经很密集的 , 就把房屋拆清 , 打造为社区口袋公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