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忻|良渚:一粒稻谷穿越五千年

新华社采访人员冯源
【翁忻|良渚:一粒稻谷穿越五千年】“良渚” , 意即美丽的水中之洲 。 早春三月 , 漫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 原野上已经绽出片片新绿 。
“最晚到清明前后 , 大家就可以在良渚古城里看到一片片的油菜花了 。 ”梁仁明家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长命村 , 离良渚古城遗址不远 , 是区里有名的种粮大户 。 从2015年起 , 他承包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800多亩农田 , 按照园方安排 , 去年晚稻收获后 , 他又播种了油菜 。
翁忻|良渚:一粒稻谷穿越五千年
文章图片

这是良渚博物院展示的现代稻谷和良渚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右)的实物对比(3月2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翁忻旸 摄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 而在五千年前 , 良渚文明能够一度辉煌 , 离不开发达的稻作农业作为经济支撑 , 在古城中的池中寺遗址 , 约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就是重要见证 。 而发达的史前稻作农业 , 也是良渚古城2019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因素 。
“在良渚古城种水稻 , 我确实有一种自豪感 , 这里的耕作象征着文化传承 。 ”梁仁明说 。
“不光是水稻 , 就连古城里的青草都要能体现文化的传承 。 ”杭州良渚古城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说 , 在遗址公园里的不同区域 , 他们选用不同的标识植物 。 例如 , 一般台地种植狼尾草 , 宫殿和城墙遗址种植三叶草 。 而在五千年前 , 映入先民眼帘的 , 同样有这两种小草 。
“地下气象万千 , 地上土丘一片” , 许多土遗址要让大众看出门道来并不容易 , 而良渚古城遗址同样如此 。 王刚说 , 除了标识植物以外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方面按照国际惯例 , 对一些重要遗址点进行揭露展示 , 同时 , 也通过5G、VR、AR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 , 让观众重回到五千年前 , 他们可以与先民们“狩猎捕鱼” , 也可以和“祭司”一起参与祭祀 。
“要提高土遗址的观赏性和可看性 , 在重要遗产点的讲解中 , 我们通常会采用对比的方式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金牌讲解员”周倩告诉采访人员 , “比如说 , 在莫角山宫殿区 , 我们就会告诉游客 , 它们都是人工堆筑的土台 , 可以和埃及金字塔相比 , 而在南城墙遗址点 , 我们则通常将它与北京故宫的城墙比较 。 ”
据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统计 , 2021年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院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 。 良渚博物院副院长梁慧娟说 , 除了常设展览外 , 博物院近年来还举办了多个临展 , 出版了多位著名考古学者论良渚的文丛 , 面向小读者的“良良的世界”系列绘本 。 “今年我们还要编创沉浸式舞蹈剧 , 开设多个教育课程 , 扩大良渚文化传播的受众面 。 同时 , 我们还要用好良渚这个大IP , 将历史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文创产业 , 让观众把参观记忆带回家 。 目前 , 良渚IP已经开发了13个系列500多款产品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