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忻|良渚:一粒稻谷穿越五千年( 二 )


翁忻|良渚:一粒稻谷穿越五千年
文章图片

3月2日 , 游客在良渚博物院观看刻符陶罐 。 新华社采访人员 翁忻旸 摄
展示有难度 , 保护也有挑战 。 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孙海波告诉采访人员 , 良渚遗址地处南方多雨的潮湿环境 , 诸多土遗址都可能出现开裂、坍塌、微生物病害、表面粉化等险情 。 为此 , 中心和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河海大学、敦煌研究院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合作 , 持续开展多学科的研究 , 实施土遗址保护工程 。
2018年 , 集地理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等数据库为一体的良渚古城遗址监测平台投入使用 。 2020年 , 以平台为基础 , 深度整合数据资源的良渚古城“遗产大脑”也投入使用 。
迄今为止 , “遗产大脑”已经收集到800多万条信息 。 3月4日中午 , 在监测中心的监测大厅 , 工作人员陈圣钊在大屏幕前监测数据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同事们在实地同步进行巡查 。
翁忻|良渚:一粒稻谷穿越五千年
文章图片

3月2日拍摄的良渚瑶山遗址(无人机照片) 。 新华社采访人员 翁忻旸 摄
“除了古城和水坝等重点遗址区域外 , 良渚遗址保护范围涉及24个村(社区) , 文物安全的任务也很重 。 ”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副主任黄莉介绍说 , 去年 , 他们启动了“文物安全365行动” , 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同合作 , 管委会还建立了54人的专职巡防队伍 , “巡防队有巡逻车、无人机 , 还配备了4条警犬 , 形成了多维立体的安防体系” 。
“现在老百姓的文物保护意识都很高 , 任何一项建设都知道要先报告文物部门 。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港南村党委书记康宏果之前是多年的乡村文保员 , 早在2006年 , 他家在建房时就发现过良渚玉器 , 他和父亲立即上报 , 帮助专家发现了多座良渚贵族墓葬 , 这在当地传为佳话 。
“有良渚遗址这张金名片 , 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 ”康宏果说 。
“做好良渚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姝表示 , 一方面管理部门要遵循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三个敬畏”理念 , 结合数字化改革 , 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大良渚遗址保护力度 , 努力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另一方面 , 要围绕深化和丰富对良渚历史价值的挖掘和认知 , 进一步提升良渚文化研究水平 。 同时 , 他们还将坚持共建共享、活态利用 , 释放良渚文化赋能区域综合发展的最大效益 ,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 让遗产地百姓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