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她和她的乡村丨大山里的女人唱着一首古老侗族歌谣( 二 )


搭上互联网的便车
近年来 ,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打工 , 村寨里的歌声变少了 。 身为传承人的杨换珍 , 却用了另一种方法 , 将歌声传递到更远的地方去 。 “我们创建了好几个聊天群 , 把侗族大歌录下来 , 分享到群里 , 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能够学习 。 ”杨换珍说 。
数字化工具 , 为侗族大歌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 随着人口的外流 , 村寨的部分传统文化正在被现代文明消解 , 这也成为了杨换珍心头的问题 。 她说:“我希望侗族大歌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 即便是现在 , 也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 。 很多外出的年轻人会来联系我 , 主动要求学习 , 这也让我很感动 。 ”
借助网络 , 杨换珍达到了传承的目的 , 她接过胡官美的使命 , 成为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 。 她说:“以前我们只能口口相传 , 必须要很用心 , 反复记诵才能学会一首歌 , 但现在有了录音 。 ”
互联网终究是保证传播的一种手段 , 杨换珍表示 , 最重要的还是大家聚在一起 , 学习记诵侗族大歌 。 她告诉采访人员:“每天晚上 , 我们忙完手头的事情 , 就会在鼓楼聚齐一群人 , 我们在灯下练习侗族大歌 , 根据声音条件 , 划分高低音区再反复练习 , 这样学歌是记得最牢的 。 ”杨换珍称 , 每次和大家聚在鼓楼唱歌 , 就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 , 能够全身心放松投入到歌曲中 , 感受音乐与节拍的律动 。
来自远方的客人
由侗族大歌组成的侗族世界 , 是热烈与美好的 。 走到侗寨门前 , 就会有迎客的侗族姑娘为客人递上拦门酒 , 几乎是全村寨的人都要出动 , 与客人对饮对歌 。 行至夜晚 , 侗族人就会在鼓楼中央点起熊熊燃烧的篝火 , 待客人坐定 , 鼓楼里就会传来错落有致的侗族大歌 , 村民们会用不同嗓音秀出多声部的自然和声 , 清脆绵长 , 让客人的五脏六腑瞬间通透 。
近年来 , 随着旅游的发展 , 有越来越多来自远方的客人 , 一睹侗族大歌的风采 , 感受原生态的震撼 。
“有时候客人来了 , 也会跟着我们学几句侗族大歌 。 ”杨换珍不吝于分享唱歌的技巧 , 她说 , 来自远方的客人 , 更多是年轻人 , 他们学得很快 , 唱起侗族大歌也是很好听的 。 “之前有一个来自德国的年轻人 , 就在我家学习侗族大歌 , 他学得很快 , 唱得很好听 , 我希望有更多的客人来学习侗族大歌 , 再把它分享给村寨外的人 。 ”
原生态的声音穿透大山 , 直捣耳膜 , 杨换珍说那是直击人心的力量 , 即使听不懂 , 也会因为歌声而深受感动 。 那个来自德国的年轻人 , 叫做包子 , 为了拍摄中国少数民族纪录片 , 在贵州深山住了四个多月 , 他在体验侗族大歌后 , 曾在社交平台表示:“侗族大歌实在太好听了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