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澳“最小大使馆”已经50岁了】澳大利亚有许多世界级名胜,如悉尼歌剧院、大堡礁、乌鲁鲁巨石等 。在首都堪培拉,也有个堪与上述名胜比肩的地标——“原住民帐篷大使馆” 。很多人对此也许困惑不解:大使馆是一国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构,澳大利亚原住民为何在自己的国家建立大使馆?它与正常的大使馆有哪些不同?在1月26日帐篷大使馆建立50周年之际,《环球时报》采访人员专程前往探访 。
文章图片
澳大利亚原住民站在堪培拉帐篷大使馆前 。
“帐篷大使馆”成为原住民维权前沿
1月26日是澳大利亚国庆日,首都堪培拉街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对于原住民而言,这一天是不折不扣的入侵日、屠杀日、苦难日和耻辱日!”“帐篷大使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对采访人员诉说时眼中仍充满怨愤 。
自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于1788年1月26日率“第一舰队”1500人在悉尼登陆后,原住民就不断被消灭和“同化”,在不到150年时间里人口由75万降至7万 。从1910到1970年,全澳有近10万名原住民儿童被政府从家人身边掳走,遭受着生离死别的痛苦和丧失自身文化的磨难 。多年来,原住民不断就其失去的传统居住地向州政府提出索赔,但大都不了了之 。
上世纪70年代,受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原住民开始大规模声索土地权 。1971年北领地最高法院裁定一家矿业公司可在原住民土地上开矿,而原住民却没有采矿权和伐木权 。“这激起了安德森等四位年轻原住民的强烈愤慨,也由此点燃了建立‘帐篷大使馆’的导火索 。”来自北领地的澳大利亚知名时政评论人士戴若·顾比告诉采访人员 。四位年轻人到达堪培拉后,也曾想采用绝食、裸奔、自焚等传统手段进行抗议,但后来安德森灵机一动:既然众多大使馆汇集于此,为何不建立“原住民大使馆”以引起政府关注?而且,澳大利亚法律也并未禁止任何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大使馆 。于是,他们临时找来一顶沙滩遮阳伞和一些纸板、塑料布,在当时的议会大厦外建立了和平示威营地 。1972年1月26日,世界上最小的“大使馆”——“帐篷大使馆”横空出世 。借助这一有形的前沿存在,“帐篷大使馆”一直在不断地向澳政府提出归还土地、尊重原住民主权和文化传统等诸多诉求 。
原住民学者加里·福利直言不讳地指出:原住民长期被归为“动物群体”,排除在人口普查范围之外,“既然不被当成自己人,自然有权建驻外大使馆” 。
面积只有几平方米,却有20位“大使”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手机|美国人奇思妙想戒“手机瘾”
- 玫瑰湖|玫瑰湖,粉红色的“死海”
- 格尔木|昆明一处4A级景点,投入3100万元提升改造,有“城中碧玉”的美称
- 成都|成都5大隐秘花园:好玩又好拍,20年土著的“安乐窝”
- 气息|“二月二”逛“龙头古会”去!
- 开幕式|闪亮时刻!“珠峰无腿战士”夏伯渝开幕式本色出演登山者
- |坐标仁寿!这个“童话乐园”拟评国家3A级景区
- 数字化|中欧城市携手共商“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转型发展
- 金丝峡|继平遥古城之后,山西又一千年古镇走红,号称“古城镇活化石”
- 海面|魅力小镇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