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大佛寺停车场收费标准 新昌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景点介绍 新昌大佛寺景点介绍
新昌大佛寺群山环抱,奇岩突兀,亭台楼阁环布,古树修篁,故大佛寺又有“石城古刹”之称 。下面为大家介绍新昌大佛寺这个景点,欢迎阅览!
新昌大佛寺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城西南,在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的山谷之中 。寺内有大弥勒佛石像,寺外有隐鹤洞、锯开岩、濯缨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胜景 。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观5层,寺内高大雄伟,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 。这座巨大的石像,雕凿于悬崖绝壁之中,历时约30年才全部雕成,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 。佛像高大巍峨、气势磅礴,经测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阔15.9米,两膝相距10.6米,耳长2.7米,两手心向上交置膝间,掌心可容10余人 。大佛寺西北约300米处还有一小刹名“千佛院子”,院内有佛千尊,每尊长约7寸,宽近5寸,排列整齐,个个神采飞逸,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无穷智慧与高度的艺术水平 。新昌大佛寺中有一尊卧佛,处于卧佛寺中,为亚洲第一大卧佛 。
大佛寺位于新昌“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环布如城”的石城山 。大佛寺建寺历史悠久,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是我国佛学研究和传播中心之一 。
景区概述
新昌大佛寺总面积共25.5平方公里,由大佛寺景区、十里潜溪景区、南岩寺景区三部分组成 。大佛寺景区离县城西南0.5公里 。沿途有锯解岩、誉为“江南敦煌石窟”的千佛岩、放生池、隐岳洞、晋昙光舍利塔、隋智者大师法塔(为纪念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凯而建)、朱子亭(朱熹于此著书立说)、朱梅、硅化石(又名木化石,距今已有1亿5千年历史),石门幽谷、磨崖石刻等景观 。
在大佛寺入口处,以大佛寺为依托,突出佛教文化内涵,气势磅礴的中国大佛城已开业,这又是一处好景观 。大佛寺里最负盛名的文物是石雕弥勒大佛 。据《新昌县志》记载,大佛开凿于南北朝时齐梁年间(约486一J516年),前后营造30余年 。据1984年有关部门测算,佛座高1.9l米,佛身高13.74米,佛头高4.87米,耳长2.7米,两膝相距1016米 。此佛像是中国江南第一大佛,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中大佛相媲美,目前仍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几尊石雕大佛之一 。石弥勒像不仅以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著称于世,而且在佛教造像艺术上也独具特色 。石像盘膝而坐;面容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端庄慈祥 。额部宽阔,鼻梁高隆,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顶有螺髻 。身披架裟;中胸袒露,衣着绉招,自然流畅 。身段秀丽,体态匀称,给人一种超脱、庄严的感觉 。在造像上作了两个艺术处理:一是适度地放大头部,处理好视差关系,使人们仰视大佛时,毫无比例失调之感,反面感到佛像比例协调,佛面容亲近真实 。另一个巧妙的创造是凿成穴代替眼珠,使观瞻者不论从哪一角度仰视,均有与佛陀目相接之感 。
2000年以来大开发力度,相继建成了般若谷、射雕村、佛心广场、木化石林、露天弥勒、罗汉洞、白云湖、城隍庙等特色景观 。
历史人文
大佛寺的开山和尚是东晋名僧昙光 。昙光是江苏昆山人,自幼出家,拜访名师,钻研佛学,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僧人 。东晋永和(345-356年)初年,县光漫游江左,宿石城山下,见这里古木参天,石壁千仞,青藤绕石,环境十分清幽,就在这里劈荆斩棘,在山洞里修行 。南齐永明(483-493年)年间,僧护来到石城山隐岳寺,做了隐岳寺的住持 。他见寺北有青壁干余尺,每至其下,“闻管弦声或发光怪”,决心就壁刻成佛像 。石壁坚硬,进展慢,至齐建武年间(494-498年),僧护圆寂时,只粗粗凿出头部形象 。其弟子僧淑等继其业,因“资力莫由”而停工 。
梁天监十二年(513年),齐梁时代名僧僧祐受建安王萧伟之邀,专程来到隐岳寺主持凿刻石佛的工程 。僧祐(445-718年)是齐梁时代的一位律学大师,也是古代杰出的佛教文史学家、雕刻家 。僧祐来到隐岳寺,见僧护和僧淑所凿的石佛“失在浮浅”,于是再次招集工匠,“大事更张,因旧功铲入五丈”,“扪虚梯汉,构立栈道,状奇肱之飞车,类仙腹之悬阁,高张图范”,前雕刻四年,造成极精美的石弥勒佛坐像 。南朝梁著名文学论批评家刘勰,特为之作了2200多字的《梁建安王造石城山石佛像碑记》,赞誉这座石弥勒像是“不世之宝,无等之业 。”这座“命世之壮观,旷代之鸿作”是经过僧护、僧淑、僧祐三人相继建造而成的,主体工程的设计和完成者是僧祐 。在大佛寺大雄宝殿的三层楼阁上,立有“三生圣迹”的`匾额,就是指这三位法师楔而不舍地雕凿石佛的历史 。据《嘉泰会稽志》载,唐会昌五年(845年),石城建瑞像阁三层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石城寺遭火焚 。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钱八千万,起弥勒宝阁三层及殿宇300余间,赐寺名为“瑞像寺”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奉沼改瑞像寺为宝相寺 。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毗卢阁,三层五极,高十三丈五尺,改寺名为毗卢阁 。后道兵燹,殿堂均毁,唯十丈金身石弥勒佛像独存 。清朝末年,重建五层高阁,重装大佛及罗汉像 。1925年,在寺门口立碑,上书“大佛寺” 。至此,寺庙改称大佛寺,沿用至今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