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会念佛梵唱 五会念佛( 四 )


⒊《观无量寿佛经》是净土三经之一,对净土宗影响巨大 。此经开宗明义说,往生净土必须有三种净业福德的积累: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此经在禅观上提出十六个观想次第,观阿弥陀佛及净土的种种庄严 。首先是落日观,再逐次观水观地、观园林房屋,观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 。是从观色身相好到观功德法身的由浅入深的过程 。此经也说明了“三辈九品”的往生等级 。
⒋《普贤行愿品》也说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并没有提到念佛,而是在品末说,如果以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来修行并回向功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这便是导归极乐的思想体现,在大乘佛教“难行道”和“易行道”的判别中,属于“易行道” 。
⒌《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中往生净土的法门还有持咒,和密宗比较接近 。经中说除了十日十夜的念佛法门外,又加以十日十夜持诵“鼓音声王大陀罗尼” 。一般还有在念佛后加念往生咒的,西藏喇嘛教还有弥陀与“长寿法”合修 。【祖师提倡的念佛方法】
⒈十念法:唐善导大师说十念法是念够十句的佛号 。北魏昙鸾大师强调了心无杂念,认为十念是没有杂念的忆念佛号并缘佛相好 。唐道绰大师和新罗元晓大师的说法也大致和昙鸾相同 。近代日本学者望月信亨,考梵文“念佛”的“念”字,应是“心念”之意;而《无量寿经》所说“念无量寿佛”的“念”,应是“随念”之意,或有“思惟”之意 。
⒉五念门: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五念门:①礼拜门:心中愿生安乐国土,礼拜阿弥陀佛;②赞叹门:称念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弥陀异名)名号;③作愿门:如实修奢摩他(止);④观察门:如实修毗婆舍那(观);⑤回向门:以所有一切功德善根,为欲拔除一切众生之苦,而作愿摄取彼等,同生安乐国土 。五念门方法其实是:礼拜信愿往生、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发菩提心广度众生 。
⒊五方便念佛门:智顗五方便念佛门: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 。五种念佛由浅入深 。第一称名念佛,第二观相念佛,第三第四实相念佛,第五发菩提心 。智顗认为,深层次念佛可通达一切法门 。
⒋高声念佛:唐飞锡法师提倡高声念佛 。飞锡认为,高声念佛能定心消祸,甚至能够达到心佛两忘的实相境界 。
⒌五会念佛:唐法照大师提倡五会念佛 。依据是《无量寿经》中五会音声的描写 和《阿弥陀经》中微妙音声的描写 。但经中的五音声指古乐谱曲用的宫商角徵羽,而法照的五会指五个阶段的音声汇集 。以五音谱曲,抑扬顿挫缓急有致,使念佛人不昏沈散乱,通过专精持续念佛,达到念佛三昧的境界 。
⒍十念记数法:印光法师反对念佛用念珠记数,并提出十念记数法 。从称念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至第十句,每一句念得分明,记得分明,至第十句称念完,再从第一句称念数至第十,周而复始 。印光法师认为,十念记数法可以全心投入佛号,而且非常适合钝根之人修持 。
⒎佛七:又叫结七念佛 。七在印度有7天的“小七”和49天的“大七”两种,结七指在一定时限中专心修持 。佛七即是在七天中专心念佛,另外禅宗有参禅的禅七 。因为平时念佛是散心的念佛,不容易专精达到“一心不乱”,所以净土宗有结七念佛的加行法 。
(另)三时系念:《三时系念》传为中峰明本禅师所制 。有《三时系念佛事》和《三时系念仪范》两个版本,两者主要内容一样,仅有细节差异 。元代始便作为念佛仪轨流传至今,目前此仪轨的举行也十分普遍 。三时系念虽重要普及,却不见于藏经和其他净土文类 。如清彭际清在《净土圣贤录》记载明本的多种成就及影响,并无提及三时系念 。甚至中峰所制的《幻住清规》也没提到三时系念 。另中峰禅师门徒所编撰、朝廷应允编入藏经的《中峰和尚广录》,以及目前收入续藏的《明本禅师杂》,全无载录三时系念 。印光法师认为,三时系念是后人伪造而非中峰禅师所制,并且反对用三时系念来助念 。
【念佛三昧的理论和方法】
有关念佛三昧的经论很多,如《般舟三昧经》、《大阿弥陀经》卷下、晋译《华严经入法界品》、《文殊般若经》一行三昧、《大智度论》卷二一、《十住毗婆沙论》卷一二、《思惟略要法》、《摄大乘论》卷下、智顗《五方便念佛门》、圭峰宗密大师《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卷四、《安乐集》卷下、《释净土群疑论》卷七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