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美学意蕴,充盈乡土民居

核心阅读
在四川美术学院师生的改造下 ,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从过去房屋破旧、人烟稀少的小山村 , 变成了具有艺术韵味的打卡地 。 这样的艺术改造 , 既保留了村庄传统风貌 , 也探索出更加多样的路径 , 助力乡村振兴 。
第一次来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的人 , 会被这里独特的艺术感吸引 。 道旁菊花迎风飘摇 , 白墙黛瓦的民房错落有致 , 犁、耙、石磨点缀着房前屋后 , 充满田园味道 。
然而 , 几年前这里只是个杂草丛生的空心村 。 如今 , 东升村变了模样 , 成为很多人慕名前来的打卡地 。
就地取材 , 村子有了艺术感
2018年的东升村 , 房屋破旧 , 人烟稀少 , 多是老人孩子留守家中 。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天祥的团队一来 , 就成了村里的新闻 。
师生们扛着画板、带着相机 , 在村里四处转悠 。 一处处古旧的土墙木窗 , 他们怎么也看不够 。 风车、石碾、木犁……他们花钱买下这些老物件 , 然后又摆回村民的房前屋后 。
“这些没啥用处 。 ”村民们嘀咕:“但也真有点好看 。 ”
原来 , 王天祥受邀为东升村设计乡村振兴方案 , 与师生一道来进行“沉浸式”调研 , 了解村庄的历史、风貌和地理地质条件 。 他们决定按照村庄的原始肌理设计改造方案 , 尽量使用本地的素材 , 追求原汁原味 。
经过调研 , 他们带着施工队再次来到村里 。 村民赵朝会家里闲置的空间被改成一座舞台;在村民顾列合家的一个角落 , 团队拆墙加窗铺地砖 , 修起一间雅致的书屋;村民遛弯时驻足聊天的荒地 , 被拓宽、美化后加装了座椅……慢慢的 , 新的乡村公共空间形成了 。
走过一条星空艺术步道 , 便来到杨家坝院落 。 这里原本是37户农民聚居的普通农家院 。 团队以“柳”为主题 , 在这里建起农耕文化园、接待中心、儿童乐园、望渠书屋、休息住宿、稻草园等6个区域 。 建筑所用的石材、木料都来自拆除的材料 , 风貌和旧式村居浑然一体 。
东升村变了 , 却又好像没有变 。
如今 , 杨家坝的农户们依然住在这里 , 生活生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 游客则在公共空间里畅游 , 体验乡土艺术和村居生活之美 。
“我们的村子变美了 。 ”村民王希彬现在喜欢在村子里散步 , 美景怎么也看不够 。
人气更旺 , 年轻人回乡发展
据初步统计 , 东升村2021年游客接待量超过2万人次 。 吸引游客的 , 是东升村根据村庄实际情况打造的景致 , 其中很多保留了村民原本工作生活的地方 。
喻燕的家就是其中之一 。 二层农房看似寻常 , 门前小院却引人入胜 。 院子一半做了花圃 , 摆满花草绿植 。 喻燕是个年轻姑娘 , 2020年从城里回到村中 , 利用闲暇时间砌起这片花圃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