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美学意蕴,充盈乡土民居( 三 )


2018年 , 我应柳荫镇政府邀请 , 开始推动探索艺术参与乡村改造的“柳荫计划” 。 我编制了东升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方案 , 在柳荫镇组织了国际工坊 , 选取了保留有300多年宗祠的王家湾作为创作场地 。 我在自己的家乡 , 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这次艺术改造 。
持续3届的“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以柳荫镇为基地展开 , 30余个艺术项目渐次开展 。 艺术院落、艺术道路、艺术装置……田间地头、院落民居 , 都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息 。 如今 , 东升村已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 。
我与参与项目的师生们 , 将村里的学堂旧居建成乡村书屋 , 将废弃仓库改为艺术仓库 , 创办了柳荫水渠文化展馆 , 为村里儿童建起“星星美术馆” 。 我的一个学生参与项目后在论文中写道:“我的农村是默默无语的 , 她培育了我 , 她也看着我 , 我第一次坚定了以后往回走的方向……”只有一批又一批爱农村、懂农村的青年学子茁壮成长 , 乡村振兴才能积蓄更多力量 。
2018年冬季 , 一名东升村村民在光与音国际工坊项目结束后 , 握着我的手说:“期待你们经常来 。 ”我意识到 , 我们的到来让这个小山村人气更旺 。 2019年一次节会上 , 王家湾的院坝热闹非常 , 外地的乡亲们纷纷回来 , 舞狮子、秧歌舞等表演很受欢迎;2020年柳荫新年院坝艺术节 , 村民们聚集在艺术仓库 , 自排自演文化节目 , 晚上围着篝火起舞 , 脸上洋溢着笑容 。
随着艺术改造的深入 , 柳荫镇越来越美 , 游客越来越多 , 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开始回到家乡 。 2021年 , 柳荫镇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 。
当越来越多村民愿意返乡 , 当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愿意回望 , 我想 , 我们也能从土壤中获得更多滋养 。
(本报采访人员王欣悦整理)
编辑:张志强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 , 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热榜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