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云雨的简单介绍

巫山云雨是怎么回事?巫山云雨
巫山云雨

shān
yún
【巫山云雨的简单介绍】
〖解释〗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 。后称男女欢合 。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
巫山确有其山,著名的长江三峡即从巫山穿过,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巫峡(三峡之一),至今是旅游览胜的好去处 。“巫山云雨”本是上好的自然景观,在挺拔青翠的巫山十二峰层峦叠嶂之中,云腾雨落十分美丽壮观 。
但是,语言常有神奇变化,中文的“巫山云雨”或拆开“巫山”和“云雨”单用时,生出了男女缠绵情爱的另外含意了 。
报纸娱乐版常有某男携同某美女到洒店“共赴巫山”的报道,当然这不是去三峡旅游了,酒店里哪有巫山?酒店开房做什么事不讲也明,只是用了个隐晦又文雅的说法而已 。《红楼梦》中亦有我处“云雨”用语,以幽雅的修辞手段,谈男女间的性爱 。后来的小说、故事也常如此效法使用 。
以“巫山云雨”形容男女之间的事,据《高唐赋》、《神女赋》等古文记载,有段很有趣的故事呢 。
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览云梦之台的时候,宋玉说:“以前先王(指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 。先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楚王享用 。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兴,立即庞幸那位巫山美女两相欢好 。巫山女告诉怀王,再想找自己的话,记住就在巫山,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
现常用“巫山云雨”形容男欢女爱,是自此留下来的

巫山云雨的简单介绍

文章插图
巫山云雨指的是哪里古代诗词歌赋中的“巫山”,除地理特定的写实之外,大多只是泛指,纯属写意 。例如,李白《宿巫山下》诗,称“(先)宿巫山,(后)下瞿塘”,古代方位以“西为上、东为下”,说明此处“巫山”当在瞿塘峡之西!故可确定是指今奉节白帝城一带的巫山 。又如,元稹《离思》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其中的“沧海”、“巫山”显然都是文学意义上的喻指,诗人借湖北云梦“巫山云雨”典故表达“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沧桑”,并非是要具体指哪里的巫山 。
宋玉《高唐赋》:昔楚怀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后汉书·文苑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 。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 。延目广望,骋观终日 。顾谓左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从此,后人常以“巫山云雨”诗词歌赋 。
这个典故所指“巫山”是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 。魏晋之后,因地名混同,张冠李戴成了长江三峡传说 。《方舆胜览》:“阳台山,在(湖北)汉川县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赋》处,有裴敬碑载其事 。”《太平寰宇记·淮南道》:“阳台庙在县南二十五里,有阳台山 。山在汉水之阳,山形如台 。按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遂有庙焉 。今误传在巫峡中县 。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 。”
所以说,诗词歌赋中的“巫山”,并不是指“巫山县的山”,更不是指今“巫山县”!但还是有一些文盲喜欢望文生义、张冠李戴,他们甚至把中国的“巫文化”庸俗解读成了今巫山县的“县文化” 。
实际上,“巫山文化”源于山西晋南“巫文化”中的“巫(咸)山”,因“楚人好巫”,随楚国势力扩张,才逐渐传播至中国南方各地 。中国历史上至少8处有过“巫山”的记载,即“晋南、济北、苏南、浙东、淮北、三峡、湖北、湖南” 。一般认为这是早期部落迁徙地名搬家,随“巫文化”的传播而来 。例如,汉代乐府曲名《巫山高》,其中的“巫山”是指淮北的“巫山”,而非今三峡地区 。
三峡地区流传的巫山传说,其实是魏晋以后,以三峡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为中心的“夔巫文化”,与上古巫文化并没有直接关系 。这一点,从巫文化最盛行的汉代,《汉书·地理志》中“河东郡安邑”条:“巫咸山在南 。”指巫咸山在今山西夏县,而非长江三峡地区,可见当时长江三峡地区都还没有巫山传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