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乎上取法乎上是一个中文词汇 , 具体释义如下:
读音:qǔ fǎ hū shàng
表达意思:意思是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 。
词性:通常在句中作宾语、定语 , 用于处事 。
近义词:取法于上 , 仅得乎中 。
例句
1、他打算花半年时间临摹另外三种字体 , 然后再半年融会贯通 , 到了考学的时候 , 四体楷书代表性特色 , 能算得取法乎上 , 出手不凡了 。
2、人的精神成长 , 需要言语和精神的养料 , 这就必须择其精华 , 取法乎上 。
3、在将军看来 , 学习中国书法不仅能够实践“弘扬国粹 , 振兴中华”的理想 , 更是学习古人“取法乎上 , 仅得乎中” , “取法乎当 , 为我所用”的治学态度 。
文章插图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什么意思?意思是说 , 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 , 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 , 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 , 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
取法乎上 , 词目 , 出自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 , 仅得为中 , 取法于中 , 故为其下 。" ②南宋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学其上 , 仅得其中;学其中 , 斯为下矣 。"③《孙子兵法》:"求其上 , 得其中;求其中 , 得其下;求其下 , 必败 。"
扩展资料:
《帝范》·四卷(永乐大典本)
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宗文皇帝御撰 , 以赐太子者也 。新、旧《唐书》皆云四卷 。晁公武《读书志》仅载六篇 。陈振孙《书录解题》亦题曰一卷 。此本载《永乐大典》中 , 凡一十二篇 , 首尾完具 。后有元吴莱跋 , 谓征云南僰夷时 , 始见完书 。考其事在泰定二年 。
盖此书南宋佚其半 , 至元乃复得旧本 , 故明初转有全文也 。《唐书·艺文志》载有贾行注 。而《旧唐书·敬宗本纪》称:宝历二年 , 秘书省著作郎韦公肃注是书以进 , 特赐锦彩百疋 。是唐时已有二注 。今本注无姓名 , 观其体裁 , 似唐人注经之式 。
而其中时称杨万里、吕祖谦之言 , 盖元人因旧注而补之 。其词虽不免冗赘 , 而援引颇为详洽 , 足资参考 。惟传写多所脱误 , 谨旁考诸书 , 一一厘订 , 各附案语於下方 。仍依旧史 , 厘为四卷 , 以复其旧焉 。
取法乎上什么意思取法乎上:指效法于精湛、高超的学识技艺等 。
取法:效法 。指效法于精湛、高超的学识、技艺等 , 常与“仅得其中”连用 , 意谓效法上等的 , 也只能得到中等的 , 即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
取法乎上 , 仅得乎中是一个汉语成语 , 拼音是qǔ fǎ hū shàng , jǐn dé hū zhōng , 意思是取上等的为准则 , 也只能得到中等的 。
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求知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 。这句古语对学子的启示在于 , 只有放宽视野 , 定高目标 , 才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 。
出处
①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 , 仅得为中 , 取法于中 , 故为其下 。”
原文:当择圣主为师 , 毋以吾为前鉴 。取法于上 , 仅得为中;取法于中 , 故为其下 。自非上德 , 不可效焉 。
译文:应该选择圣明的君主做老师 , 不要以我为前车之鉴 。以上等作为准则来效法 , 只能得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作为准则来效法 , 因此只能得到下等的效果 。
扩展资料
取法乎上 , 仅得乎中
释义:定高目标 , 得到中等事物 。
这句话出自《论语》 , 是孔子教育学生时说的:“取乎其上 , 得乎其中;取乎其中 , 得乎其下;取乎其下 , 则无所得矣” 。
意思是说 , 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 , 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 , 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 , 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目标 , 如果一开始就制定的是低目标 , 那恐怕是一无所得了 。这句话告诉人们 , 不论是治学目标、还是人生规划 , 一定要志存高远 , 并为之努力奋斗 , 才有可能登峰造极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指什么
- 极小极小类似词语
- 背单词软件推荐知乎 背单词软件
- 床上除了床垫还铺什么
- 热光源和冷光源的定义
- 周一祝福词语
- 混凝土表面泛白的原因
- 啤酒和红酒一起喝似乎更容易醉
- 因荷而夏凉于莲乎心静是什么意思
- 摩羯座思维好恐怖知乎,摩羯座的心思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