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上海着力塑造温暖动人“城市表情”

上海老牌的杨浦公园 , 最近有了新变化 。 在公园新辟的100多平方米空间里 , 游客可以免费测量血压 , 看植物主题展览 , 了解杨浦公园等上海园林的绿化变迁和发展史 。 这里还有一个短期照料孩子的“童趣屋” , 方便周边的双职工家庭 。 “麻雀虽小 , 五脏俱全!”家住附近双阳路的居民杨海英忍不住夸赞 。
是公园 , 又不只是公园 , 类似“公园+”的多功能叠加新理念 , 将在上海更多公共空间落地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上海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品质 , 开展“公园+”“道路+”和“生活圈+”工程 , 在细微处下功夫 , 塑造温暖动人的“城市表情” 。
文化注入 , 营造“有层次”绿意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 , 评价一座城市的“模样” , 首先看的不是经济数据 , 而是推开窗户看到的小区 , 途经的街景 , 散步的公园 。
上海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密集 , 无法依靠城区的无限扩张来创造更多公共空间 。 所以 , 在有限空间内尽可能多地注入功能 , 成为一个突破口 。
公园是窥见这个变化的一扇窗 。 在上海 , 许多公园已经跳出“几棵树、几块草坪、几张凳子”的传统设计 , 变得富有内涵 。
杨浦公园的新空间 , 真实身份是上海首个兼具服务党员群众和提供园艺指导功能的市民园艺中心 。 最近 , 这里还增加了“植物诊所” , 由杨浦区12名社区园艺师轮流“坐诊” , 给市民家中的绿植养护“开方诊疗” 。
在服务站一角 , 阳阳公寓的业委会成员朱全明正在向社区园艺师、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鑫彦咨询小区绿化布置 。 “几棵桂花树长得很好 , 调整下位置 , 在周边种上毛鹃、八仙花 , 那就至少一年三季都有花可赏了 , 这些花也比较好养护 , 你们觉得怎样?”张鑫彦的建议 , 也得到了朱全明的认可 。
结合街区特色 , 公园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 。 毗邻宛平剧院的东安公园选择和戏剧深度融合 。 在翠竹湖畔 , 两座充满中式韵味的竹亭隔水相望 , 与连接它们的亲水步道一起 , 构成“天然”的表演空间 。 湖岸的开阔绿地 , 则化身视野良好的看台 。
“公园的中式美学风格 , 如果融入剧院的演出剧目 , 会有‘一拍即合’的效果 。 ”宛平剧院艺术教育部负责人陈蕴表示 , 一些有古典园林“基因”的剧目 , 放置在适合的公园内 , 更有沉浸体验 。 待到公园内桃花盛开 , 让演员在水边演绎越剧《红楼梦·读西厢》 , 真实还原经典场景 , 演员和观众都有身临其境之感 。
扎根社区、接地气的公园 , 也成为推广文化艺术的一扇窗 。 日前 , 上海工艺美院和天山公园达成合作 , 传播染织传统工艺 。 “我们一直有把染织传统工艺进一步‘活化’的想法 。 ”上海工艺美院院长仓平表示 , 将来 , 天山公园可以拓展染色植物、织造植物的科普互动功能 , 让市民群众从源头开始了解和喜爱上染织等传统工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