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二十四节气之雨水:东风解冻 散而为雨( 二 )


春雨贵如油
在萧放看来 , 虽然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小节气” , 既不属于“四立”“二分”“二至”这些“大节气” , 也不能与“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相提并论 , 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 。 雨水与谷雨、小雪、大雪一样 , 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 体现了农业社会人们对气候的观察 。
萧放解释说 , 中国是农耕社会 , 农业生产“靠天吃饭” , 因此雨水节气对于农事非常重要 。 立春之后 , 天气转暖 , 东南季风吹向陆地 。 来自太平洋的暖流带来了农作物生长最需要的雨水 。 风调雨顺 , 春雨充足的气候 , 会带来一年的好收成 , 湖北农谚有“雨水有雨庄稼好 , 大麦小麦粒粒饱”“立春要晴 , 雨水要淋”的说法 。 然而在很多时候 , 春雨来得并不及时 , 春旱现象时常发生 。 春旱对春耕、春种十分不利 , “雨水无水多春旱”“雨水不落 , 下秧无着”“春雨贵如油”……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 , 春耕都需要雨水的滋润 , 因此人们在立春之后也会格外期盼雨水的到来 。
雨水时节也有着许多与农事相关的习俗 。 雨水节气在南方被称为“可耕之候” 。 虽然雨水前后气温仍然较低 , 但土质已经开始松软 , 人们要在这个时候翻耕农田 , 做春种的准备 。 翻耕要趁早 , 农谚有云:“正月耕田是黄金 , 二月耕田是白银” 。
另一个农事习俗是“捞河泥” , 即把河塘和湖塘里的泥捞上来 , 用作田间的肥料 。 萧放介绍说 , 捞河泥可以驾船 , 农人站在船头 , 用竹竿套着网兜探到水底 , 将淤泥捞上来 , 装满船 , 再运到田边 。 不撑船的话 , 也可以拿舴盆在水里捞 。 舴盆在旧时的江南很常见 , 长七八尺、宽四五尺 , 椭圆形 , 盆沿外边有一个铁环 , 可以用来在水中固定 。 还有个钉耙 , 好像浅口的簸箕 , 以七根带弯的铁钎由铁条串成一体 , 其间又有缝隙用来渗水 。 钉耙有根青翠的竹把杆 , 农人按着水深截成称手的长度 , 在水里上上下下地捞 。 捞上来的淤泥都是极好的肥料 , 农谚说“立春天渐暖 , 雨水送肥忙 。 ”描述的就是人们挖河泥做肥料的景象 。
占稻色 , 拉保保 , 回娘家
耕作伊始 , 农人们总是对一年的收成充满期盼 , 由此产生了用爆米花占卜年景收成的有趣习俗 , 叫“占稻色” 。
萧放说 , 宋代 , 江南人便有了用糯米谷占稻色的习俗 , 他们把糯米谷放在锅里炒 , 糯米遇热爆出了米花 , 根据米花的成色预测一年稻谷的收成 。 米花越多越大 , 丰收也就越喜人 。
爆米花 , 也被古人称为“孛娄” 。 南宋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说“爆糯谷于釜中 , 名孛娄 , 亦曰米花” , 他在《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自注中又说“炒糯谷以卜 , 俗名孛娄 , 北人号糯米花” 。 李戒庵《漫笔》有《米花》一诗描写的景象更加生动 , 诗云:“东入吴城十万家 , 家家爆谷卜年华 。 就锅抛下黄金粟 , 转手翻成白玉花”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