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独家专访|罗向军:“中华第一灯”背后的故事

作者|冯昭
【汉代|独家专访|罗向军:“中华第一灯”背后的故事】近日 , 在国家文物局指导、故宫博物院联合29家博物馆举办的“何以中国”特展中 , 长信宫灯引来许多游客驻足观赏、拍照 , 成为诸多国宝级文物中的明星展品 。
长信宫灯火爆出圈 , 与北京冬奥会有直接关系 。 作为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和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 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灵感即来源于此 。 实际上 , 在此前的数年间 , 河北博物院已经围绕长信宫灯开发了多个系列的文创产品 。
《中国品牌》杂志就此专访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 , 河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罗向军 , 听她讲述长信宫灯背后的故事 , 以及河北博物院为了文化推广所做的努力 。
汉代|独家专访|罗向军:“中华第一灯”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长信宫灯亮相故宫“何以中国”特展
备受争议的“身世”流转
《中国品牌》杂志:作为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 长信宫灯是一件怎样的文物?在外形设计上有哪些精巧之处?
罗向军:长信宫灯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夫人窦绾墓中出土的一件国宝级文物 , 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
这件青铜器造型精美 , 通体鎏金 , 灯体中空 , 外形是一个跪坐执灯的宫女 。 她右臂高高举起 , 垂下的袖管成为灯罩;左手执灯座 , 灯座上置有灯盘 , 灯盘可以转动 , 灯罩则是由两块弧形板组成的 , 上下缘分别嵌入灯罩、灯盘的凹槽 , 这样就可以随意调节光口的大小 , 便于改变灯光亮度和照射的方向 , 类似于今天使用的台灯 。
《中国品牌》杂志:据了解 , 河北省并不是秦汉墓葬较多的地区 , 却因为当时的分封制度 , 拥有很多分封王侯的陵墓 。 在这件文物背后 ,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罗向军:长信宫灯上刻有“阳信家”“长信尚浴”“今内者卧”等9处铭文 , 一共是65个字 , 记载了灯的重量、容量、所有者等内容 , 这让长信宫灯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 。 铭文显示 , 它应该是几经辗转才到了窦绾手中的 。 但是对于这件灯具最初的主人是谁 , 有过怎样的流转经历 , 专家有两种看法 , 至今还没有定论 。
一种看法是 , 这件灯具最初的主人是阳信夷侯刘揭 。 后来 , 刘揭的儿子刘中意因为参与“七国之乱”被废黜 , 这件华美的灯具也被没收 , 归窦太后居住的长信宫所有 。 而窦太后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祖母 , 推测跟窦绾有亲缘关系 , 所以把它送给了窦绾 。
另一种看法是 , 这件灯具最初的主人可能是阳信长公主 。 理由是在1981年的时候 , 陕西茂陵阳信长公主墓出土了十几件刻有“阳信家”铭文的精美文物 。 并且铭文字体与长信宫灯上的刻铭十分相像 。 有专家认为 , 阳信长公主与汉武帝刘彻同为景帝王皇后所生 , 是汉武帝的亲姐姐 , 所以只有她有财力和物力铸造包括长信宫灯在内的这批铜器 。 因此 , 推测是阳信长公主把这件灯具献给了窦太后 , 窦太后又转赠给了窦绾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