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举办大运会 , 同样体现着办赛、营城、兴业的综合成效 。 以创建世界赛事名城为契机 , 以成都大运会为依托 , 成都也制定了《社区“爱成都·迎大运”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方案》 , 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 , 激发办赛营城新动能 。
成华区府青路三段立交桥下 , 原本的闲置空地被改造成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府青运动空间 。 这里不但成为周围社区居民的健身场所 , 也成为成都又一处网红运动打卡地;武侯区浆洗街街道七道堰社区的“社区运动角”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 让很多居民主动走出家门……“15分钟健身圈”正慢慢成为现实 。
2021年7月 , 成都发布全国首个《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 , 为“家门口”运动空间的规划打造 , 提供了科学的标准指南 。 城市“金角银边”新建、改造的运动空间不断涌现 , 仅2021年新增社区运动空间就超过50处 。 此外 , 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提升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 成都社区运动节活动也覆盖全年 , 一个个全民健身新场景展现在市民眼前 , 这些都将是成都大运会留给市民的宝贵遗产 。
科技赋能造福市民生活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 , 也是一场科技盛会 。 一系列高科技在冬奥会上的成功应用 , 呈现了一届让世界为之惊叹的精彩盛会 , 这些高科技在赛后的推广应用 , 将惠及每一个普通人 。 作为大运会的举办地 , 成都频频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 以“科技+”助力体育创新资源配置 , 推动科技创新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 , 为“智慧大运”提供科技支撑 , 这同样将在未来造福市民生活 。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8K、裸眼3D等一系列数字技术的支撑 , 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精彩绝伦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全世界的客人都记住了奥运村餐厅里自主炒菜机器人带来的美味;“智能防疫员”一秒内可完成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8个查验环节 , 实现安全、便捷、快速通行;“冰丝带”的建设者创新性地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 , 使“冰丝带”不断刷新着各项竞技纪录 , 成为“最快的冰”;云顶滑雪公园里一套极具科技含量的防风系统(室外雪上项目场地防风网技术) , 为运动员提供了更优越的比赛环境;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赛场上的出色表现 , 也离不开科技对训练的强有力支撑 。 在2月1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召开的科技冬奥相关发布会上 , 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介绍 , 本届冬奥会先后测试和使用了200多项技术 , 涉及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 , 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的力量 。
科技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北京冬奥会 , 一大批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 , 使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展现在世界面前 。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 , 也离不开成都力量 。 比如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舞台设备控制系统就是成都炎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智慧路灯也成为张家口崇礼赛区的有力保障 。 这些在北京冬奥会上得到实践验证的科技创新项目 , 在即将到来的成都大运会上也将一展身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稻城|想和你一起来到稻城,不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 海陵|春天到!一起去赏花
- 居民|何当共剪烛 共话发展时——澳门首个读书社团举办新年首场读书分享会
- 王攀|拯救实体书店,目标该指向哪
- Vlog|冬奥Vlog丨一起去滑雪圈吧
- 航班|今起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暂停向公众开放
- 文化|敢向大地借力 誓教“山乡巨变”
- 过坝|三峡船闸换向运行 222艘船舶安全过坝
- 松花糕|它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首,为何那么令人向往?
- 振兴|2022,民宿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