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如海的“洞庭湖”,到底如何自废武功,将自己玩成“一条河”( 四 )


通过这两口 , 将洪水引入洞庭湖 。 清代仍然延续了明代的老办法 。 但是 , 也有许多意外发生 。
因为溃堤 , 长江南岸又突然出现了两个新的河口:“松滋”、“藕池” 。 真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
于是 , 长江南岸出现了四口并存分流的局面 。

明朝时期的洞庭湖
洪水仍然带来大量泥沙 , 湖床越淤越高 。 一遇洪水袭击 , 洞庭湖一定会出现泛滥四溢的场景 。 伴随着这种局面的不断循环 , 湖面继续以猛力 , 不断向四周扩张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在长江南岸勇敢挥舞 , 所向披靡 , 自然在地表下留下伟大作品 。
于是 , 这里出现了“西洞庭湖”与ll南洞庭湖”并存的局面 。 到了清朝的道光帝时期 , 鬼斧神工仍在肆意表演 , 洞庭湖的面积一度达到8000平方公里 。 这是自先秦以来的最高峰 。
清朝时期的洞庭湖
然而 , 一切都在不经意外逆转 。 湖泊河流与人类相似 , 也有生老病死之时 。
到了近代 , 洞庭湖在渡过一段时期的“湖生”拐点期后 , 逐步进入由盛转衰时期 。
不久后 , 这里又突然进入有史记载以来演变最为剧烈的阶段 。 有专家指出 , 在100多年时间里 , 洞庭湖的水域面积 , 由鼎盛时期的8000平方公里 , 迅速萎缩到现在的2691平方公里 。
这标志着洞庭湖进入到了加速萎缩期 。 具体的演化过程 , 可以参照下表 。

1852年到1934年洞庭湖湖区变化
有些事看起来不应该发生 , 但却是真的 。
根据历史记载 , 在咸丰二年(1852年) , 公安的藕池发生溃口 。 由于朝政腐败、财政拮据 , 竟然未能及时修复 。
又过了8年 , 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 , 这里再次发生特大洪水 , 不仅把原先的藕池溃口面进一步冲大 , 而且洪流还冲出了一条新的河流 , 它就是现在的藕池河 。
又过了10年 , 也就是同治九年(1870年) , 湖北松滋发生了溃口事件 。 由于偷工减料 , 缺口修堵不牢 , 结果只过了三年 , 也就是同治十三年(1873年) , 这里再次闹出笑话 。 因为在原地又发生了一次溃口事件 , 洪水又在这里冲出了一条新的河流 , 它就是松滋河 。
你们说清朝腐败不腐败?难怪后来被人们推翻 。
从此 , 荆江四口分流入洞庭湖的局面开始形成 。 这种情况让这里的江湖关系 , 再次发生巨大变化 。

洞庭湖“四口、四水”水系格局
四口之水 , 夺流改道 , 不仅淹没了湘、资、沅、澧四水之间己有的三角洲 , 而且还用蛮力迫使四水改变流向 。
四水和四口 , 在这里相互打闹 , 相互干扰 , 彻底打乱了原有的水系格局 。
水系格局的彻底改变 , 使得泥沙更加难以排出 , 不得不大量淤积在湖内 。 与此同时 , 由四口携带来的长江泥沙 , 又在洞庭湖的西北方向淤积成堆 , 进而形成新的三角洲 , 并迅速向东、向南方向推进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