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如海的“洞庭湖”,到底如何自废武功,将自己玩成“一条河”( 三 )


之所以要设立“华容县” , 就是因为这里已经开始成为鱼米之乡 , 许多人涌向这里 , 政府要想将他们纳入有效管辖范围 , 当然得建立行政机构 。

东汉时期的洞庭湖
五、东晋时期洞庭湖扩张到“五百里”还是那个原因 , 泥沙越积越多 , 这里的三角洲不断向东、向南方向伸出长长的手臂 。
沼泽不断出现 , 陆地不断膨胀 , 早已走上衰退不归路的“云梦泽” , 继续萎缩 , 锐减近半 。 源源不断涌来的长江、汉水 , 继续向南寻找新的分水道 。
到了东晋永和年间 , 长江不仅分出沧水 , 而且冲入“洞庭湖”周边的平原地区 , 用无情之手把它们淹没 , 最终与已经出现的“洞庭波”合并 。
也就是说 , 洞庭湖的规模仍然在扩张 。 大量的来水 , 帮它吞食了周边地区原有的陆地 。 此时的洞庭湖 , 虽然还没有扩张到“八百里” , 但也大约拥水“五六百里” 。

南北朝时期的洞庭湖
六、唐宋时期洞庭湖面积达到峰值唐宋时期 , 南方的经济活力超过北方 , 古人对治理长江愈发重视 , 而荆江两岸成了长江防汛的重中之重 。
随着大堤防坝的出现 , 以及不断的修筑加固 , 长江的江面受到束狭 , 导致泄洪不畅 , 水位开始抬升 , 洪灾反而来的更多更猛 。
人们只好继续抬高大堤 , 一旦出现五十年一遇或者百年一遇的大水 , 溃堤决口的惨烈程度反而更大 。 这是人类在与自然搏斗过程中 , 不得不面临的现象 。
虽然看起来有点恶性循环的味道 , 但随着人口的增殖 , 也是不得而为的事情 。 随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现象 。 在溃堤和人为引流作用下 , 整个荆江大堤一段 , 开始形成了所谓“九穴十三口”的格局 。
其中“北岸凡五穴六口 , 南岸凡四穴七口” 。 当然“九穴十三品”的说法 , 只是一种概述 , 荆江两岸的穴口远不止这些 。
人们要分流长江洪水 , 不可能将其导入已经淤积成陆的原“云梦泽”地区 , 只能将洪水导入南岸的洞庭湖地区 。 于是 , 在人力干预的情况下 , 洞庭湖再度呈现扩涨趋势 。
随着洞庭湖的湖盆不断向西、向南伸展 , 它又相续吞并了已经出现的“青草”、“赤沙”等湖群 。
诸多湖泊连成一片 , 整个湖水面积骤然扩张 , 于是“八百里洞庭”真正出现 。 于是 , 人们在诗文之中 , 开始使用“八百里洞庭”一词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是写于此时:“八月湖水平 ,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
这个时候 , 就是洞庭湖的巅峰时刻 。

北宋时期的洞庭湖
七、明清时期洞庭湖开始萎缩明清时期 , 长江含沙量增长 , 荆江已然变成了地上河 。 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 , 明政府应该是采取“舍南救北”的方针 , 将长江北岸的穴口全部堵住 , 仅在南岸保留地区保留了太平、调弦两个河口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