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的作者是谁 锄禾

古诗锄禾全诗;
《锄禾》作者:李绅,朝代:唐代 。
1、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2、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锄禾的作者是谁 锄禾

文章插图
《锄禾》全文全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这首诗前一般认为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的作品 。
译文:
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
语出:唐李绅《古风》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而惟彼锄禾当午汗滴田土之农夫,常须纳其所入五分之一 。”
扩展资料:
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全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 。
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
聂夷中,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河南(今河南洛阳)两种历史记载 。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 。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 。
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传最广 。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锄禾
古诗《锄禾》全诗是什么?《悯农二首》
唐代 李绅
原文: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
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 。
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