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阳|铜仁梵净山:生态文化映照绿色崛起( 二 )


“梵净山保护区总面积是65万亩,但是我们开放的区域只有4万多亩,这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保护。据我们现在调查的数据,这里可知的物种有7154种,动物有3000多种,植物有3000多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梵净山保护区高级工程师邱阳说。
因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梵净山拥有优良的水资源储备系统。邱阳说,保护区搞科考的时候专门做过水质调查,我们九大河流都取过水样,基本上它的源头都在一类(水质)。
山泉水清冽甘甜,来往游客专家赞不绝口。“梵净山就像一个生态孤岛,上面有很多物种在里面生存、发展,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美国生态学博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专家吉姆·桑赛尔在考察时曾发出感慨。
不仅如此,梵净山保护区还推进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先后与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伦敦动物协会进行科研监测交流与学习,与北京大学、西双版纳植物园等有关单位开展志愿者合作、生态宣传教育、森林群落样地调查等活动,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数据显示,目前梵净山森林覆盖率超过9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值达12万个/立方厘米。
当然,这样骄傲的数字更是离不开周边群众,当地群众对大山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和崇敬。“每个月都要巡山十多次,时间长的能有十天半个月。”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管理站站长杨昌荣告诉采访人员。58岁的他,1993年成为一名护林员,25年间,他和另外5名同事负责11.8万亩片区保护工作。 近年来,梵净山从法律法规及社区共建共管方面,建立起了多级管理的保护体系,成立了保护管理队伍,专门进行梵净山森林资源的巡护、管理工作。目前,保护区已建立了100多人的管护队伍,重点打造森林保安队伍,主要负责梵净山日常巡护、森林防火、监测等工作。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精心呵护,梵净山周边群众持之以恒保护、孜孜不倦善待自然环境,而这些良好的资源优势又以释放生态红利的方式滋养着这里的老百姓。
在江口寨沙侗寨,古树参天,满眼翠绿,青山绿水,倒影如画,令人流连忘返。从2009年开始,江口县在寨沙原址上高起点规划建设占地93亩的百户侗寨新村。发展中的寨沙侗寨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无论是修民房、广场,还是步道、停车场,始终为古树让道,让山村与古树融为一体。几年来,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同时,梵净山下附近群众还发展起了茶叶种植、经果林种植、中草药种植、食用菌培植、农副产品加工、工艺与纪念品加工、田园旅游服务等产业体系,让群众有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梵净山得以生动体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做好山水文章,始终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