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钿为诗中女子平添娇媚
当诗中的女子心情愉快的时候,一枚精致小巧的花钿会更增加她的娇媚明秀 。诗人李端笔下的女子是: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赠郭驸马》)意为:她在花钿的妆饰下是那样的美艳,以至于连水中的芙蓉都会嫉妒 。章孝标则在《柘枝》诗中描写了一位风姿绰约的舞姬形象: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 。移步锦靴空绰约,迎风绣帽动飘摇 。这位舞姬身着罗衫,面点花钿,脚踏锦靴,细腰款摆,在欢快的鼓声中碎步轻移而出,跳着一曲柘枝舞,头上那锦绣成团的帽子随风摇动,尤显得她风姿飘逸 。
花钿的作用不仅仅是妆饰,它还可以为生活增添几许情趣 。卢纶《古艳诗》中写道:残妆色浅髻鬟开,笑映珠帘觑客来 。推醉惟知弄花钿,潘郎不敢使人催 。这位神态慵懒娇憨的绝色歌女,凭借着手中摆弄的一枚小小花钿,为她在香艳气质之外,平添了几分狡黠的情趣 。
贵妃殒命花钿散落无人收
当诗中女子惆怅失意时,陪伴她的花钿也和她一起默默承受着不易言传的寂寞哀伤 。温庭筠在《弹筝人》中写道: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该诗用描叙的笔法哀叹一位弹筝艺人的遭遇 。诗人巧妙地以物喻人,借花钿、筝柱的黯然颓败,暗示绝代艺人的飘零凄凉 。唯其老境悲凉,故而格外眷恋昔日的盛荣,一旦旧曲重弹,即勾起满腹的愁绪怨意,不禁泪下滂沱 。
借花钿来传达女子命运的悲凉,最动人心魄的当属白居易的《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被当作红颜祸水的杨贵妃被迫赐死在马嵬坡下 。死时,她面上所贴的花钿、头上所戴的金钗散落了一地,死后也没有人为她收起 。而那曾经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唐玄宗,此时眼看着心爱的人就这样死去,却救她不得,只能掩面而泣,步步回头 。只此一句花钿委地无人收便道尽了杨贵妃死时的无比惨烈与死后的无尽凄凉 。
白居易借花钿表淡泊心迹
唐诗中,作为意象的花钿,有时候表达的不是真正的女子情状,而是作者的一种生活情态或雅趣情怀 。如白居易《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得先字》中写道:盛世陪上第,暇日会群贤宾阶纷组佩,妓席俨花钿 。诗中饰有花钿的争芬斗艳的歌妓并不是作者刻意要描写的对象,她们只是作为文人墨客闲暇生活的一种点缀而存在,诗人要传达的是他们对这种惬意生活的享受心情 。与白居易有同感的还有杜牧,他在《早春赠军事薛判官》诗中写道: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 。唯君莫惜醉,认取少年场 。这里用花钿作为弹弦奏乐的女子的代称,描绘出一幅把酒高歌的场景,劝那位薛判官要珍惜可以尽情享乐的时光 。然而,一味地饮酒作乐,不免令人空虚厌倦,白居易在《酒筵上答张居士》诗中,就借花钿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和感慨,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 。何人知此义?唯有净名翁 。花钿美色、丝竹美音,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可有谁能真正知道这个道理呢?或许只有那些早就看透了人生本质,抛弃了功名利禄的人吧 。白居易在此表达的是想要远离世俗、淡泊名利的思想 。
花钿样式及名字是什么?1、花黄
在花钿中,黄色类别被称为“花黄”,它受佛像的启发,热爱美丽和创新的女性从金色纸上剪下各种图案或涂上黄色粉末,然后将其粘贴在额头上 。
2、翠钿
“翠钿”也是花钿中女子化妆中的一种艺术价值 。它在蜀国后期最为流行,由翡翠鸟的羽毛制成,整个花钿呈绿蓝色,非常新鲜且别致 。但是后来,翠钿人大多被贴在嘴角的微笑漩涡上,以模仿女人微笑的酒窝,也被称为“面靥” 。
3、金钿
可以与翠钿竞争的是用金箔制成的黄金花钿,唐代妇女不仅将黄金花钿贴在脸上,有时还贴在嘴唇上 。这样随着女人面部表情的变化而闪耀,就像一对星星镶嵌在嘴角上 。
4、珍珠花钿
花钿的另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是宋代的珍珠花钿 。宋人崇尚轻巧典雅之美,因此华典的浓郁风格逐渐失宠,取而代之的是用珍珠点缀的花钿 。珍珠花钿不像其他花钿那样艳丽,但更具立体感 。
花钿的颜色丰富
其中以红色、金黄色、黑色和绿色为多 。花钿的色彩,多是由其本身材料的质地所决定的,如用金箔片做的花钿为金色,金光灿烂;以黑光纸剪成的花钿则为黑色,乌墨闪亮 。也有的女子将花钿依据图案的内容而染上不同的颜色,更是争奇斗艳,色彩斑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