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人物关系图 人性的枷锁( 六 )


菲利普九岁父母双亡,被当牧师的大伯收养,一下子从温暖的母爱中被抛到了冰冷陌生的世界 。大伯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实则自私自利,爱钱如命 。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牧师做完了谢恩祷告,动手把鸡蛋的尖头切下来 。
“哎,”他说,把切下的部分递给菲利普,“要是你喜欢,可以把这块蛋尖吃了 。”
菲利普很想自己能吃到一整个鸡蛋,既然没法那样,就只好能吃多少是多少了……
“你觉得这块蛋尖的味道怎么样,菲利普?”大伯问 。
“很好,谢谢您 。”
“星期天下午,你还可以吃上这样一块 。”
不得不说,毛姆对于人物的描写生动到刻薄 。通过这一段,立体的揭示了大伯冷酷、不尽人情的性格,他并不喜欢这个可怜的孩子,这一点小菲利普也清楚的意识到了 。
路易莎伯母倒是很愿意收养这个不幸的孩子 。她生性善良,不能生育,对陈腐专横的丈夫十分顺从 。尽管易莎伯母真心疼爱菲利普,但她并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又羞于表达,她常常对这个冷静的小家伙手足无措 。
有一次,大伯在午睡前要求菲利普在他睡醒后,一字不差地背诵出当天的祈祷文 。这可难倒了九岁的菲利普,他看不懂,又怕背不下来受到责骂,因而偷偷爬到餐桌上哭泣,恰巧被窗外散步的伯母看到 。
伯母恍然明白,这个看上去冷静的小家伙,内心极其敏感 。他过得并不快乐,但出于本能又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的眼泪 。路易落内心百感焦急,她说服丈夫,拿走了祈祷书,给菲利普换了一些图画书 。从此,菲利普在书籍中找到了快乐 。但 文字勾勒出来的虚幻景象,让现实显得更加惨痛 。
伯母每天循规蹈矩,全身心服侍丈夫,至死也没能激发出丈夫多一点的温情 。路易莎过逝,丈夫照常看报,大快朵颐地品评美味的蛋糕 。他的血是冷的,路易莎四十年的付出,显然虚度光阴,毫无意义 。他们有着精神上的残疾 。
而菲利普的残疾更为直观,因为左脚畸形,在寄宿学校受尽了同学们的讥笑嘲弄 。受大伯影响,他相信万能的造物主可以治好他的跛脚 。所以每天坚持祷告,为表虔诚,甚至在冬日赤身跪在地板上祷告 。
也许耶稣太忙,没空搭理他 。
他的跛脚仍是同学们取笑的焦点 。至此,菲利普对宗教产生了怀疑,他觉得上帝简直是个大骗子! 曾被宗教枷锁束缚的思想开始信马由缰,自由驰骋 。
3
那些裹挟着金钱、欲望、名利的枷锁,如同魔鬼,蠢蠢欲动 。
由于学校生活的不愉快,中学毕业,成绩优异的菲利普不顾校长好意劝阻,毅然出走德国海德堡 。他要离开这个恼人的环境,离开牧师公馆 。在那里,他认识了外表潇洒、喜欢高谈阔论的海沃徳 。
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里写到:“生活中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
海沃德属于后者 。
他貌似才智超群,实则肤浅造作 。他的精炒言论根本经不起推敲,他的思想也从来没落地生根 。他把纵欲好色当作浪漫的情感,把优柔寡断视为艺术家的气质,把游手好闲看作哲人的淡泊宁静 。他那理想主义、不切实际的言论,对十几岁的菲利普影响颇深 。
即便随着思想日渐成熟,意识到海沃德思想空洞无物 。可受海沃德风流韵事的鼓动,结束德国之行,回到牧师公馆的菲利普,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和朋友吹嘘的谈资,他竟对年纪可做自己母亲的威尔金森小姐发起了求爱攻势 。
得手后,又将其厌弃 。
随后二十岁的菲利普到伦敦会计事务所当学徒,坚持半年又对枯燥无味的账目工作产生了厌倦 。又跑去巴黎学习绘画,幻想可以当一名响当当的画家 。
在巴黎,菲利普结识了一群和他有着同样梦想的人 。他们生活闭塞,活动范围狭窄,有些画家为了追求名声,辛辛苦苦二十年,生活穷困撂倒,仍没有成名 。一起学画的范妮困于物质的枷锁,在既将饿死前选择上吊自杀,这对菲利普的冲击是巨大的 。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前途,他的遗产不多,假若十年他仍画不出一幅不朽杰作,他的下场不会好到哪里 。
他征求画师富瓦内的意见,在得知自己永远只可能当一个平凡的画家时,名利的天秤开始摇摆,这一次他更趋向于理智 。既然没办法成为瞩目的大画家,实在没必要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 。他已经二十三岁了,眼下就有富瓦内这样年至桑榆暮景,才发现自己之前的奋斗都是白费的活生生例子 。他之前在海德堡的法语老师迪克罗,也是如此,迪克罗一生扑在政治运动上,到老才才现自己所作的努力,无非是给自己套上了一把枷锁而已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