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词牌格律检测 浪淘沙令( 七 )


下片 , “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 , 可是 , 一旦能够遇合 , 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 。《易·乾·文言》:“云从龙 , 风从虎 , 对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 , 云跟随着龙出现 , 风跟随着虎出出 , 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 , 那末  , 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 。伊、吕有真实的本领 , 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 , 这样 , 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 。因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在 , 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 。结尾 , 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 , 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 , 至今超越千载 , 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 。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 , 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 , 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 他从中受到了鼓舞 , 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赏析三: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 , 每怀江国 , 且念嫔妾散落 , 郁郁不自聊 , 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 , 含思凄惋 , 未几下世 。”由此可知 , 词作于他死前不久 。可以说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 。
词的上片 , 以倒叙起始 , 描写梦醒之后的所闻:帘垂夜深 , 潺潺的雨声透过帘栊 , 不断地传入耳中;眼看那美好的春光 , 在这潺潺雨声的伴和之下 , 即将成为过去 。词写晚春深夜 , 雨声潺潺 , 表现出无限惜春、伤春之情 , 环境是清苦的 , 情调是凄楚的 。特别是这“春意阑珊” , 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 , 又是国家衰亡、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 。如此情景 , 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心头的阵阵悲凉呢?更何况又是在“五更寒”的这样一个时刻!
五更的寒冷 , 即使身盖罗衾 , 也抵挡不住 , 忍耐不了 。故“罗衾不耐五更寒” , 是在写梦醒后之所感 。这“感” , 首先是感觉到五更时天气的奇寒 , 而这样的奇寒 , 又是通过“罗衾不耐”来表现的 。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借外物以抒写王观感受的艺术手法 。岑参写八月胡地的奇寒云:“散入珠帘湿罗幕 , 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就是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 。其次 , 更为重要的是 , 这不仅是写身寒 , 而且是写心寒;身寒终究有个极限 , 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耐 , 而心寒——心头的悲凉 , 则是无限的 , 无法忍受的了 。
古人论词的结构 , 妙在断断续续 , 不接而接 。“罗衾不耐五更寒”句 , 就具有如此之妙 。它与下面两句 , 一写梦后 , 一写梦中 , 看似不接 , 实则词意紧紧相接 。写梦后的“罗衾不耐五更寒” , 既是突出了梦后内心的悲凉 , 又为描写梦中的情景作了铺垫: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 , 那么 , 还不如长梦不醒了 。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 , 一晌贪欢” , 只有在梦里 , 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 , 大宋的阶下囚 , 也只有在梦里 , 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 。这种以梦后之苦去与梦中之乐相映衬 , 从而更见梦后之苦的可憎与梦中之乐的可爱的写法 , 确实是很高明的 。可惜 , 梦中之乐是虚幻的 , 梦后之苦是实在的、残酷的 , 并且 , 不管主观上如何贪恋那梦中之乐 , 终究不过是“一响”而已 。这样写进一步突出了国亡被俘后处境的可悲可怜 。
词的下片 , 起曰:“独自莫凭栏” 。“独自” , 说明词人的孤独;“莫凭栏” , 则是因为凭栏远眺 , 是为了要看到昔日的宫阙阁楼 , 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 , 然而 , 汴京距金陵甚远 , 中间有“无限关山”的阻隔 , 因而只能是欲见不得 , 徒唤奈何而已 。更何况这“无限关山” , 也不再是南唐的国土 , 而是宋朝的属地 , 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 , 岂不是只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 , “莫凭栏” , 不是词人不想凭栏 , 而是不能凭栏 , 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动 , 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悲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