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洛扎,采访人员看到创立藏药材公司的大学毕业生古桑多吉坚毅的目光;看到在中粮集团援藏项目帮助下,当地设立的西藏唯一一家养虫喂鸡模式藏鸡养殖企业探索循环农业的创新实践;看到边境旅游带动下家庭旅馆“处处开花”的勃勃生机……
“得益于国家的强边工作,洛扎这片秘境之地,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们将加快发展,努力为边境地区乡村振兴探索一条新路。”洛扎县委书记赵天武说。
(小标题)坚守是崛起的底色
海拔4300多米的拉郊乡杰罗布村,格外寒冷,夜晚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皑皑白雪把连绵山脉裹得严严实实,积雪厚处有半人高。
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偏僻村落,曾经鲜有人至,牦牛和马艰难踏出了一条通行的羊肠小道。
2011年,通往杰罗布的车道勉强修通,但从县城到这里,短短150公里的路程开车至少需要9小时,依山而建的路,一侧峭壁陡立,另一侧万丈深渊。
但就是在这极高极寒极苦之地,却有一群人放牧护林,十多年如一日守护祖国的一草一木。
今年39岁的杰罗布村村委会主任达娃央宗,个头不高,健硕干练,是个“女汉子”。2008年她便跟随二哥来到这里放牧守边。
十多年来,艰苦恶劣的环境让达娃央宗吃了不少苦头,丈夫实在坚持不住,2014年与她离婚,远走他乡。
夏天的杰罗布阴雨连绵,她带领巡逻队员穿梭在原始森林中,一走就是十多天。冬天,他们顶风冒雪巡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山上前行,雪崩等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从父辈开始我们就一直守在这里,有人劝我趁年轻出去打工挣钱,但我觉得卫国戍边更有意义。”2003年,达娃央宗的大哥在回拉郊乡途中遭遇雪崩不幸去世,遗体直到来年冰雪融化才找到。
大哥的遇难成为她心头永远的痛。为了接续大哥的遗志,达娃央宗立誓要坚守在这里。她说:“家在这儿,我们愿意一辈子待在这里。”
2016年,经西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正式成立拉郊乡杰罗布村。如今,杰罗布村从20世纪90年代的2户4人,发展到了27户86人,他们用脚步丈量着边境线。
曾经这里不通水、电,村民住的是帐篷。如今,杰罗布边境小康示范村建成,群众搬入新居,拉郊乡通往杰罗布村的柏油路竣工通车。
采访人员偶遇踏着大雪前往杰罗布村维修电网的技术员嘎玛扎西。他说:“守边不易,需要每一个人贡献力量。”
发展快车给边民带来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2021年,拉郊乡人均纯收入达2.4万余元,吸引了更多人来到边陲。
50岁的郭振立是青海西宁人,2008年在紧邻拉郊乡的生格乡与藏族姑娘边巴卓玛喜结连理,并把家安在了生格乡。2021年,郭振立家主动报名搬迁到拉郊乡杰罗布村。“现在国家的边境政策好,我们已做好了长期放牧守边的准备。”他说。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新华社|“西山晴雪”
- 夫妻|云南红河:中越边境的超甜“双警”夫妻 这里不止一对!
-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雪山上的“听风者”
- 口岸|泰国总理敦促尽快开放南部边境口岸以恢复旅游业
- 云南|云南红河:中越边境的超甜“双警”夫妻 这里不止一对!
- 新华社记者|香港故事|在渔排,遇见不一样的香港
- 梁丹|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 新华社|马街书会开幕
- 冰雪|秦岭小城的冰雪梦想
- 新华社|黄河壶口瀑布再现“冰瀑玉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