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恩施非遗:到市场中绽放“第二春”( 三 )


在恩施州 , 洪克俭是工业化生产坝漆的第一人 。
坝漆是生漆中知名度最高的一种 , 耐高温、耐腐蚀 , 被称为“国漆” 。 清朝改土归流后 , 利川市毛坝镇借助南北湘川古驿道优势 , 成为了生漆集散地 , 坝漆因此得名 。 光绪年间 , 江西漆商在毛坝设立收购点 , 将坝漆远销日本、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新中国成立后 , 坝漆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 1952年 , 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霸漆名冠全球”(霸漆即坝漆) 。 此后 , 坝漆成为湖北的一张金字招牌 。
上世纪90年代 , 坝漆发展达到顶峰 , 年产量超过400吨 。 在利川毛坝、咸丰小村、恩施白果等漆树主产乡镇 , 小作坊超过千家 。
“随着化工油漆崛起 , 加上坝漆大量掺假 , 市场急剧萎缩 。 ”利川市非遗传承馆馆长胡勇表示 , 到2007年 , 全州坝漆小作坊不足百家 , 年产量仅70吨 , 制艺人才大量流失 。 2021年 , 坝漆制艺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07年-2017年 , 坝漆年产量保持在70吨左右 , 遭遇了市场天花板 。
洪克俭通过大量调研找到了痛点:杂质过多 , 影响了漆酚含量和漆酶活性度 , 质量不稳定;颜色单一 , 产量低 , 只能用于部分工艺品等小众领域 , 无法满足古建筑、工业防腐等领域的大单需求 。
市场在变 , 思路也要变 。 “能不能搞工业化生产呢?”他找到了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研究院 。 双方一拍即合 , 共同进行技术研发 。 经过3年努力 , 终于实现了机器化生产 。
“按照坝漆制作工序 , 参照工业涂料部分技术标准 , 制定严格的质量体系 , 11个关键指标更加优化 。 ”洪克俭举例 , 机器过滤、脱水后 , 漆酚含量从过去的85%提升到95%以上;漆酶活性度大幅提高 , 干燥时间从过去2个小时缩减至30分钟;生漆颜色从5种增加到20余种 。 同时 , 严禁使用溶剂和重金属离子催干剂 , 保持坝漆的环保功效 。
2021年 , 公司自主定制的设备全面投入使用后 , 一年就生产了50多吨坝漆 , 约占全州坝漆产量一半 , 较2017年增长了7倍以上 , 不仅销往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 , 还出口到日本 。 上海大观园、上海古漪园等古建筑修缮 , 一次采购都在5吨左右 。
“很多小作坊一年才制作5吨 , 客户哪能等得起 。 ”洪克俭说 , 今年以来 , 包括武当山遇真宫等多家古建筑修缮单位和水系治理企业来洽谈 , 公司生产订单已排到6月份 。
坝漆工业化量产 , 引起资本市场关注 。 去年底 , 武汉一家投资公司找到了洪克俭 , 计划注资数千万元 , 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
三棒鼓抢抓机遇——百姓红白喜事 , 必请艺人唱起来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