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恩施非遗:到市场中绽放“第二春”( 二 )


女儿城类似于民族风情街 , 早在2013年成立之初 , 就提出了打造情景剧的思路 。
这一想法 , 让恩施市文旅部门“眼前一亮”:因收入过低 , 不少非遗面临着后继无人甚至失传的风险 , 何不把它们“搬”进景区 , 既可带动旅游 , 又能传承利用 , 一举两得 。
恩施市非遗中心主动服务 , 无偿为景区提供了详细的民风民俗资料和技术指导 , 包括乐谱、剧本等 , 帮忙在全州搜寻了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 , 与景区共同编排情景剧 。 经过2年多努力 , 《女儿会·赶场相亲》亮相演出 , 轰动全国 。
“情景剧设置了摆手舞、薅草锣鼓、土家族撒尔嗬、恩施耍耍等10余个非遗项目 , 不完全照搬 , 结合剧情进行了适当改编 , 更加迎合游客的‘胃口’ 。 ”李毅说 。
随后 , 在恩施市非遗中心的指导下 , 女儿城又紧锣密鼓“创作”了穿句子山歌等非遗表演项目 。 目前 , 该景区展演项目50余个 , 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9个 , 省、州级非遗项目11个 , 并被认定为非遗传承展演基地 。
有了节目支撑 , 女儿城很快火了 , 2019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 , 拉动景区消费11亿元 。 2021年尽管受疫情影响 , 仍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 。
经济效益也“回馈”了非遗传承 。 该景区形成了23名师傅(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和37名学员的演员团队 , 学员平均年龄28岁 。
“以前想带年轻人 , 很难找到 。 现在可以天天教 , 非常欣慰 。 ”54岁的谭学聪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 也是参加今年央视春晚的演员之一 。 2015年来到景区当师傅后 , 他带了7名徒弟:“学员们每年有了数万元演出工资 , 没有后顾之忧 , 学习进步非常快 。 再过几年 , 他们就能挑起大梁 。 ”
除固定学员外 , 每年还有200多名非遗爱好者 , 主动到景区以临时演员身份学习 。
恩施市非遗中心主任谭骁表示 , 女儿城景区成功探索了一条以非遗为核心的文旅融合模式 , 其经验将逐步向梭布垭石林等景区推广 。
传统坝漆开始工业化量产——提升品质 , 古建筑修缮用量多
2月9日 , 寒风刺骨 , 利川市毛坝镇青岩村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 。
沿着一条山路 , 利川市德隆生漆有限公司总经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洪克俭 , 带着湖北日报全媒采访人员来到了一片漆树林 。
“漆树的采割期是6月-10月 , 每棵可采3斤原料 。 ”洪克俭说 , 漆树生长期为5-7年 , 青岩村种植规模约1000亩 , 已进入丰产期 , 是公司漆原料的主基地之一 。
他的工厂是一个面积约500平方米的简易车间 , 最左侧摆放着一套生产设备 , 旁边有一排10斤装的小铁桶 , 里面装着液体 , 颜色多达10种 。 “这就是坝漆 , 去年底 , 上海客户订购了5吨用于修缮古漪园 。 ”洪克俭表示 , 目前已发货3吨 , 正月十五开工后 , 尽快生产剩余2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