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别时容易见时难

"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全诗及作者全诗: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作者: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
扩展资料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
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
作者简介: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别时容易见时难

文章插图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谁的诗句?1、“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南唐后主李煜词作《浪淘沙》中的一句,原词如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写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西清话》:“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
赏析: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别时容易见时难】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 。“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 。《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 。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 。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