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流浪汉小说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的一种新文学体裁,它是以描写城市下层的生活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小说 。
详见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

文章插图
什么是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
La novela picaresca
16世纪在西班牙开始流行的多以流浪汉为主人公,以他们的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16世纪中叶,随着美洲殖民地的建立,西班牙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对外贸易十分兴旺,致使大批本国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沦为无业游民 。加之社会上冒险之风日盛,流浪汉遂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 。流浪汉小说便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 。1554年,《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汉译《小癞子 》)开了流浪汉小说的先河。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由于家庭不幸,不得不给一个瞎子引路,从此开始流浪生涯 。为了生存,小拉撒路先后换过不少主人,历尽世态炎凉 。此后陆续出版的流浪汉小说有M.阿莱曼的《古斯曼·德·阿尔发拉切》、乌维达的《流浪女胡斯蒂娜》、克维多的《骗子手》等 。
上面的是严格意义上的流浪汉小说,但是说到在文学史上有影响力的反而是不是流浪汉小说却继承了它的结构的《唐吉柯德》和[英]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十世纪末,西班牙又出现了另一部重要的流浪汉小说,这就是马提欧?阿列曼撰写的《阿尔法拉契人的古斯曼》,分上、下两部 。此外,在十七世纪初期,尚有乌维达的《流浪女胡斯蒂娜》,克维多的《骗子堂巴勃罗斯的生平》,塞万提斯的《林高奈特与戈达迪略》,等等,这些小说,一般都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 。人物性格相当突出,或笃信天命,或玩世不恭,或忍辱求生 。但是主人公的性格没有发展,情节与情节之间还缺乏有机的联系 。这些特点,表明它已初步具备了近代小说的规模,对欧洲近代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方法,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流浪汉小说的特点:
流浪汉小说是十六世纪中叶出现在西班牙的一种小说形式,这种小说与中世纪的市民文学有相通之处,它往往以描写城市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为核心,通过这些人的眼睛,观察、揭露社会的种种丑陋现象 。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主人公四处流浪以及在流浪过程中的种种奇遇作为小说的故事情节,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幽默俏皮的笔调,结构出具有独特韵味的小说风格 。最早出现的流浪汉小说是《托美思河上的小拉撒路》,又名《小癞子》,其作者已湮不可考 。其后还有《流浪女胡斯蒂娜》、《骗子堂巴勃罗斯的生平》等名篇 。当然,这其中我们自然不能忘了最终为流浪汉小说划上句号的、艺术成就最高、在世界文学宝库中至今仍熠熠生辉的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 。
作为流浪汉小说,它们往往具有以下的一些鲜明特点:
1、重视户外空间 。“空间是永恒的,是不会毁坏的,它为所有的创造物提供了场所,……存在必定处于某一位置并占有一定的空间,既不在空中也不在地上的东西是不丰在的 。”(1)流浪汉小说故事情节的发生、进展,总是离不开田野、乡村、山川、河流及城市街道、喧哗集市等自然环境与户外空间 。一句话,故事总是发生“在路上” 。如《小癞子》中的“小癞子”,从给瞎子领路开始走向“户外”起,直到他托庇于大神父之门下,过上“幸福生活”止,小说的绝大部分叙事背景,都是在自然中、在“户外” 。其实,也只有户外空间,才能给流浪者提供宽广的活动领域,流浪才能名符其实 。
2、小说的情节模式都是由许多自成单元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并由一个固定的主人公将其联系在一起 。从这一点上说,流浪汉小说甚至可以称作“某某人的流浪故事集” 。因为这种小说模式虽然是用一个主人公来铺陈情节,但每个故事间常无紧密的逻辑联系,小说中前后出现的人物、环境背景都不相同,而且多数前无铺垫,后无照应 。整个故事呈现一种松散的因子无序组合状态,如用网袋装起的一兜橘子,“这一个”与“那一个”间绝非全然不可割裂 。如果把其中一个故事抽出来,略作修饰,就可以成为一篇不错的短篇小说,而对小说的整体,也不会因少了“这一个”而减弱它原有的光彩 。“传统小说中的故事必须是统一的,也就是说它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经典的模式,……这构成了传统故事的超稳定的平衡结构 。”(2)但流浪汉小说这种能任意增删的单元式故事结构,却与古典小说以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的线性形态有较大差别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