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李煜 古诗翻译翻译: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
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 。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 。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
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扩展资料
一、赏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
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
三、背景
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 。
三、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 。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
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
李煜不仅擅长诗词,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 。李煜曾考证过拨镫法的渊源,并总结为“擫押、钩、揭、抵、拒、导、送”八种技艺 。李煜擅长行书,多以颤笔行文,线条遒劲,有如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 。
又喜写大字,以卷帛为笔,挥洒如意,世称“撮襟书” 。李煜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书法作品,命徐铉刻成《升元帖》,周密评为“法帖之祖”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煜
文章插图
李煜《浪淘沙令》赏析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赏析一: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也是著名的词作家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这“帘外雨”,“五更寒”,是写梦后所感 。残梦初醒,听见窗外响起潺潺雨声,不仅觉得“罗衾”之外阵阵春之寒意 。词句所写之物皆是现实,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所蕴含的词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其中的“一晌贪欢”写的是梦中之事,只有在梦中,才有可能忘记自己此时阶下囚的身份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莫凭栏”,是不敢凭栏远望,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不久于人世 。天上与人间,今非昔比,感时伤怀,词人恍惚中要归去矣 。
作品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了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恋知情,自然明净,含蓄深沉,哀婉动人 。此外,在词的上阕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现实“罗衾不耐五更寒”,回过头来再写梦中的“一晌贪欢”,今夕对比,更加含蓄地突出了现实心境的凄凉 。李煜在《菩萨蛮》中有“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之词句,所写情事与此差不了多少,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写得曲折婉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