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洞天寻隐·闽山纪丨厦门仙岛与鼓浪洞天( 三 )


明洪武年间 , 同安天兴寺觉光和尚 , 因断臂燃指供佛而被视为异端 , 流放厦岛 , 初居五老峰宋文翠和尚的无尽岩 , 为表初衷 , 他在岩室外镌“息心断臂”四字 。 洪武十八年(1385) , 觉光和尚依一泓穿岩而下的清泉住止 , 以洞为寺 , 名曰普照 , 这也就是现今南普陀寺的前身 。 后来的寺僧对于这泓泉水更是称赞有加 , 在石室内壁镌刻赞文 , 形容其“味如醍酪茸如蜜 , 冷似冰霜润似涎 , 伏虎岩前风凛凛 , 隆龙蟛里月团团” 。 普照寺石室外 , 一群石洞自上而下 , 个个相连 , 故称“四十八洞” 。 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 , 以普照寺近当时的军港汛口 , 并以此在普陀之南 , 又似海岛仙山形胜 , 遂重建普照寺 , 建八角楼阁供奉观音 , 更名“南普陀” 。 南普陀周边有义冢七处 , 其中一处为“嘉庆二年 , 厦防同知裘增寿会同水〔师〕中营参将李得胜捐埋台、澎戍卒积存棺骸及厦地荒山无主骸 , 编立「安土敦仁」四字小碑为记 。 前设墓门 , 四围缭以短垣 。 中设大冢 , 埋杂姓散骸礶” 。(《厦门志·义冢》周凯 清道光十九年)能够栖息在观世音的普陀胜景里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闽南丧事的纸扎中 , 灵魂安栖之所也常被表现为青绿山水中的仙宫楼阁 。
闽南|洞天寻隐·闽山纪丨厦门仙岛与鼓浪洞天
文章图片

闽南纸扎“西方景”主体以山岩为题材
五、虎溪开山
闽南|洞天寻隐·闽山纪丨厦门仙岛与鼓浪洞天
文章图片

虎溪岩 , 收入《厦门岛》(Island of Amoy) , 1893年
闽南|洞天寻隐·闽山纪丨厦门仙岛与鼓浪洞天
文章图片

虎溪岩稜层石室内的虎爷 , 民国时期
万历年间号称“石痴”的嘉禾人林懋时 , 爱上了遍布崩崖立石的玉屏山 , 挥尽数百金 , 在山之西南凿白鹿洞 , 随后往山背而去 , 于今虎溪岩一带开凿“稜层”、“摹天”等石窟 , 并亲自架梯摩刻洞额 , 伸出的梯子风吹可动 , 危危惶惶之间 , 涉险镌刻下了“稜层”、“摹天”等大字 , “洞穴玲珑 , 迳道萦曲 , 凡诸石之奇者耸 , 秀者鲜 , 顽者泽 , 瘦者韵 , 象物肖形者 , 隐隐飞动欲去” , 后谓之“虎溪开山” 。 乙卯年冬(1615)名士池显方寻幽至此 , “因建刹 , 名玉屏 , 左为大雄阁 , 稜层洞 , 夹天径 , 后为石室 , 上为飞鲸石 , 右为六通洞、宛在洞 。 ”形成了现今的格局 。
闽南|洞天寻隐·闽山纪丨厦门仙岛与鼓浪洞天
文章图片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