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河北临西:非遗文化成群众过年“香饽饽”

运河|河北临西:非遗文化成群众过年“香饽饽”
文章图片

临西乱弹省级传承人郝一生在舞台上表演乱弹剧目 。杜济中 摄
中新网邢台2月11日电 (张鹏翔 何连斌)“能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 感觉这个年过得很有文化味儿 , 特别有意义 , 这非遗文化一定要传承下去 。 ”11日 , 河北省临西县居民张志强说 。
潭腿武术、乱弹戏曲、竹马、贡砖烧制工艺、运河故事传说......春节期间 , 在河北省临西县的潭腿文化小镇、大运河文化展览馆、玉兰公园、仓上村史馆、乡村文化广场 , 你方演罢我登场 , 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成了临西县群众过大年的“香饽饽” 。
【运河|河北临西:非遗文化成群众过年“香饽饽”】抬腿如风 , 落地如钉 , 两臂动如蛇……在临西县潭腿文化小镇习武演练场 , 一群青少年在教练铿锵的口令下 , 动作刚柔相济 , 虎虎生风 , 赢得围观群众的阵阵喝彩 。
运河|河北临西:非遗文化成群众过年“香饽饽”
文章图片

乱弹演员为群众表演剧目《清水河》 。杜济中 摄
中国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称 , “北腿”即“潭腿” , 共有拳脚三十余路 , 器械五十余路 。 其发源地为邢台市临西县尖冢镇龙潭村 。 2009年 , 潭腿被列入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演员老师们 , 先喝杯水暖暖身子 , 再辛苦给大伙儿唱一出《大闹石佛寺》吧!”在东留善固村玉兰公园里 , 老戏迷们在欣赏了《清水河》《拿谢虎》等乱弹剧目后 , 连声叫好 。
“好衣不过丝棉 , 好听不过乱弹 。 ”这是广泛流传于临西民间的口头语 。 乱弹产生于明正德与万历年间 , 后随大运河流传至今临西县 , 又因此剧兼容其他声腔 , 故称“乱弹” 。 这个随大运河而生的古老剧种 , 400年来给临西人民带来了无数欢乐和滋养 。
临西乱弹历史久远 , 声腔独特 , 表演粗犷 , 不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 而且形式完整、特色鲜明 , 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 。 2009年 , 临西乱弹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一有时间我就去公园、校园为乡亲们、孩子们宣讲乱弹知识 , 参加送戏下乡文艺活动 , 就为能将乱弹传承下去 。 ”从艺60多年的临西乱弹省级传承人郝一生 , 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 , 看到有一批青少年对乱弹地方戏曲饱含兴趣 , 他欣慰不已 。
“历史上隋唐大运河和今卫运河均流经临西境内 , 孕育了悠久而厚重的运河文化 。 目前 , 临西县有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 。 我们一定要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 , 走到群众中去 , 引导群众过一个健康年、文化年、非遗传承年 。 ”临西县委书记孟宪鹏说 。 (完)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