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漳州:一座古城的“有机更新”

胭脂|漳州:一座古城的“有机更新”
文章图片

题图为古城一角 , 叶文法摄 。
胭脂|漳州:一座古城的“有机更新”
文章图片

近处的古城与远处的高楼交相辉映 。 易欣 摄
近日 , 漳州古城保护发展咨询委员会揭牌 , 会集了传统文化保护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 。 这意味着漳州古城的保护发展有了更雄厚的智力支持 , 漳州古城的品牌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漳州古城位于漳州市芗城区 , 总面积53公顷 , 是该市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与建筑名片 。 漳州古城核心区内的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 , 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 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2017年 , 漳州古城保护建设(一期)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领域最高奖——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2021年3月 ,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强调 , 保护好传统街区 , 保护好古建筑 , 保护好文物 , 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 本期《深读》带你走进漳州古城 , 看其如何在自身的“有机更新”中 , 更好地延续整个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
历史 千年不易其址
漳州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州 , 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 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 , 即建州100周年时 , 漳州州治迁徙至如今古城所在之地 。 据府志记载 , 此地“大江南旋而东注 , 诸峰北环而西顾 , 山川形胜极佳” 。 此后 , 漳州古城“千年不易其址” 。
长期以来 , 漳州作为闽西南的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 , 城区发展繁荣 。 由此带来的闽南文化、侨文化的兴盛 , 也体现在古城建筑之中 。 如今 , 漳州古城仍旧保留着自唐宋时期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型制 , 以及清时期九街十三巷的传统建筑风格 。 其中 , 延安南路、香港路、青年路等还建成了“五脚距”(骑楼)式“竹篙厝” , 带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
古城内不少建筑、牌坊有着独特的文化故事 。 其中 , 最出名的便是位于香港路的“尚书探花坊” 。 石牌坊以青白石相间建造 , 楼顶皆置鱼形脊饰 , 檐翼角起翘自然 , 上有悬山顶 , 下为吊花柱 , 造以仿木结构 , 记载着漳州历史上首位尚书——明代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的生平 , 400年来屹立不倒 , 激励着漳州一代代学子 。
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保存完好的古城街区 , 使漳州在1986年与福州同时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