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卷八诸葛公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 四 )


5. 《容斋随笔》中的好段+译文
《容斋随笔》好段:临川石刻杂法帖一卷,载欧阳率更一帖云:“年二十馀,至鄱阳,地沃土平,饮食丰贱,众士往往凑聚 。
每日赏华,恣口所须 。其二张才华议论,一时俊杰;殷、薛二侯,故不可言;载君国士,出言便是月旦;萧中郎颇纵放诞,亦有雅致;彭君摛藻,特有自然,至如《阁山神诗》,先辈亦不能加 。
此数子遂无一在,殊使痛心 。”兹盖吾乡故实也 。
译文: 临川县的石刻当中夹着一卷法帖,这卷字帖记载了欧阳询的一段话:“我二十岁,到了鄱阳,那地方土地肥沃平坦,饮食丰盛又便宜,许多读书人常常聚会 。每天赏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
其中二位姓张的才华横溢,擅长议论,是当时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姓殷、姓薛的二位士人,更不必说了;戴君是个才华出众的人,发言就成定论;萧中郎狂放不羁,有文雅的风度;彭君满腹经纶,文章写得特别自然,至于像他的《阁山神》,前辈的文章大家也不能超过 。
这几个人竟然一个也不在了,特别令我痛心 。”这些都是我家乡过去的旧事了 。
《容斋随笔》是古代文言笔记小说 。共《五笔》,74卷,1220则 。
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 。据作者宋朝洪迈自述,《容斋随笔》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 。
是其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
6. 容斋随笔陈策原文及翻译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 。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 。其子与猾驵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 。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麋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 。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 。”叔卿曰:“不可 。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 。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
吕南公有一篇文章所写的都是建昌南城人 。一个叫陈策,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卖给别人,让人在野外的草房里养着,等着它自己死掉 。陈策的儿子雨脚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子背上的毛,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 。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那个官人 。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 。那个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骡子,就把骡子关起来不让陈策看见 。陈策请求用鞍子试一试,骡子的脊骨高得一整天都不能加上鞍子,官人这才感谢而退回了骡子 。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疏薄有花纹的丝织品),陈策不卖给他罗绮 。那个人说:“先前还看见您的库房里有罗绮,现在为什么吝惜不卖呢?”陈策说:“是这样,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而死,这罗绮放置的时间很久了,丝力碎脆不耐用,听说您想要用罗绮陪嫁女儿,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使您忧虑呢!”陈策拿来应当卖给他的银器放进很旺的炭火中,他说:“我恐怕抵押这个东西的人或许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 。”……有一个叫曾叔卿的,他买了一批陶器想要转运北方交换物品,可是没有成行 。有人到曾叔卿那里要求把陶器一并卖给他,曾叔卿把陶器交给他,已收了钱,仍然问道:“现在把这些东西运到哪里去呢?”那个人说:“我想要效仿您先前的打算 。”曾叔卿说:“不行,我因为北方刚发生灾荒,因此不把这些陶器运去交换物品,现在难道应该不告知以至使您受害吗?”于是不再卖陶器给那个人 。其实曾叔卿家很贫苦,妻子儿女受饥寒他也不顾虑了 。
《容斋随笔》和它的作者《容斋随笔》的作者是南宋初年的洪迈 。洪迈字景卢,号容斋,他历时四十余年将自己的见闻和心得辑录为《容斋随笔》74卷1220篇,其内容极为广泛,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不有论,而且考证辨析确切,议论评价精当,倍受称道 。同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齐名,是南宋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之一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