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珪扮演者 朱珪

朱珪是嘉庆帝的老师,为何也是和中堂惹不起的大臣?因为和中堂一直和他作对,嘉庆真正有权力了以后,第一件事就处死了和中堂 。朱珪是嘉庆君主的老师,虽然他没有留下很高的名气,但是他确实和中堂都不敢招惹的人 。其实 他年纪很小早就和父亲一起住在京城了 。当时在位的是康熙帝,后来乾隆帝做君主后,他17岁考中进士,可惜的他20年内都得不到皇帝的重用 。直到清高宗在位的后期,他才被派到河南地区任科举的考官 。
从那时起,他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时隔19年,40岁出头的他受到了君主的重视,同年,他开始成为永琰的老师 。其实他的才学并不出众,应该不会树敌才对,可是他却得罪了和中堂 。后来,因为广东等地被西洋人所侵扰,鸦片也大量走私到国内 。在此期间担任两广总督的是朱珪,和中堂向君主上奏后,他就被贬为安徽的巡抚 。
永琰原本想让老师入阁,不料,却发生了这种事 。他虽然被冤枉,却在贬职前捐出5000两银子用于帮助朝廷造船,此后,嘉庆帝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由于当时太上皇掌握着权力,因此他庇护的和中堂逐渐变得毫无顾忌了 。后来,君主上奏太上皇,希望能让朱珪回到朝廷担任大学士,没想到和中堂趁机诬蔑君主,说他是想笼络人心,所以朱珪没有成功回来 。
太上皇驾崩后,君主真正有权力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和中堂处死了,而且立即就把自己的老师升职到户部尚书 。从那时起,他的仕途就变得顺风顺水了 。君主之所以如此信任他,就是因为他一心为朝政付出 。不料,嘉庆帝在位11年后,朱珪就因病离世了 。朱珪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君主还是亲自主持了丧礼 。即使在他去世多年后,君主仍然坚持祭祀他 。
清朝朱珪是什么人朱珪为什么能谥号文正朱珪(1731—1807年),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 。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 。萧山蜀山街道越寨村,后迁黄阁河村 。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北京大兴县,故入籍顺天府 。
乾隆十二年(1747年),17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主河南乡试,会试同考官 。秋,授福建粮道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补湖北按察使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任山西布政使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权巡抚事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为按察使,授侍讲学士 。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命在上书房行走,教嘉庆帝读书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督福建学政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内阁学士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礼部侍郎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以及之后,历任两广总督,吏、兵、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职务 。嘉庆四年由安徽巡抚上调北京 。
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五日卒,终年77岁 。帝谥“文正” 。

朱珪扮演者 朱珪

文章插图
朱珪送给嘉庆皇帝哪十个字?朱珪送给嘉庆皇帝的十个字: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致诚 。
历史介绍:
朱珪,字石君,(1731--1806年)祖籍浙江萧山,生于顺天(北京)大兴,少而敏文,17岁时乡试中举,次年进士及第,此后开始官宦生涯,先出任地方官员 。乾隆十七年进入翰林院,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由翰林院编修升为侍讲,后任皇帝日讲起居注官,乾隆四十年授侍读学士,官至从四品,进入上书房,成为后来嘉庆皇帝的老师 。先后外放任职,曾任福建粮驿道(正四品),福建按察使(正三品),湖北巡抚,山西布政使(从二品),福建、浙江、山西学政、礼部侍郎、安徽巡抚、两广总督、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嘉庆十年,朱珪提升为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成为正一品大臣 。嘉庆十一年,朱珪病逝,嘉庆亲往祭奠,赠“太傅”,特谥“文正”,赐金治丧 。
《康熙字典》中这样评价朱珪:“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于经术无所不通,在官持大体...清操亮节,海内仰之 。”
朱珪品行清廉,一尘不染 。在两广总督任内,为修缮讨伐海盗船只,两次捐出俸禄私银二万两。而在山西布政使任上,奉诏入京时,连200两银路费都没有,向好友县令吴重光借,吴欲奉送,朱珪坚持写借条,事后还银,成为佳话 。朱珪学识渊博,特别是古文古诗造诣颇深 。乾隆十分欣赏朱珪的人品才学,常与朱珪有瀚墨往来,曾说“朱珪不惟文好,品亦端方” 。故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将他调回京城,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命他到上书房,任皇十五子永琰的专职师傅 。此时永琰已被秘密立为太子,可见乾隆对朱珪的信任和赏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