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珪扮演者 朱珪( 二 )


朱珪做了老师以后,在教授永琰吟咏诗文词句的同时,更从四书五经中阐发仁政爱民,以民为本的治国之道 。特别是对历代帝王的治国方略,御臣之术,安民之道,成败得失,讲的明白,析得透彻 。强调君王只有自正自清,才能辨别贤与奸 。他对永琰反复强调:修身要严格区分诚实与欺诈,看人应仔细辨别仁义与势力,为君要先做到节俭,表扬奖励清廉官吏,自然不愁盗贼不平,财政不富 。
朱珪以正直智慧征服了永琰,师生俩经常在一起讨论治国安邦之道,安民兴业之策 。永琰跟随朱珪在上书房学习了四年多,好似读了一个“研究生”,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师生二人朝夕相处,情似父子 。后朱珪在外地为官,嘉庆帝给他的书信达139件之多!可见师生情谊之深厚 。
朱珪清正廉洁,不攀权势,为大奸臣和坤所忌,处处与他发难 。朱珪虽为太子永琰的师傅,但被和珅以种种理由外放做官,阻止他辅佐太子 。苦于乾隆宠信和坤,朱珪只得在和坤面前韬光养晦,寄希望于他的学生即后来的嘉庆皇帝 。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退位,由永琰即位,是为嘉庆帝 。乾隆自称“太上皇”,有关军国重务,用人行政的最高决策权,仍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嘉庆对和珅专权腐败一直心怀愤恨,只碍于父皇对他的宠信而无法处之 。即位后,嘉庆与和珅有过几次较量,但均失败 。他终于明白了:他的一国之君还是个摆设,太上皇只要一息尚存,和珅专权就会一日不止 。嘉庆冥思苦想该怎么办?他想起老师朱珪在祝贺自己登基信中的肺腑之言:“虽已继承大位,但事事处处皆当小心从事,不可多御政事,能推则推,加强修养,吸取圣祖时期太子立而复废,废而复立的教训,小心翼翼的侍奉太上皇” 。于是嘉庆在和珅面前是大智若愚,谦恭客气,涵养身心,虚己以待 。和珅以为嘉庆真的软弱,依着太上皇专权日甚 。
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7日),乾隆病亡 。嘉庆首先诏令在安徽巡抚任上的朱珪火速进京,另一方面,起用刘墉,董浩等正直大臣 。就在乾隆去世第二天,几年来装聋作哑的嘉庆帝终于龙颜一怒,发了一道诏谕,令满朝文武揭露和珅罪状 。第五天,嘉庆帝即将和珅等人辑拿入狱,查抄所有财产,同时宣布和珅20条罪状,赐以自尽 。
朱珪赶到京城时,嘉庆帝亲临城外迎接,想到自己是受师傅教诲,以韬光养晦之计坐稳皇位,铲除和珅,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他拉着朱珪的手,失声痛哭,这种感情外露,在历代帝王中是少有的 。
嘉庆十年,朱珪提升为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成为一品大臣 。嘉庆十一年(1806年),朱珪七十六岁,要求退休,因嘉庆挽留而不成 。一日,朱珪在乾清宫召见时眩晕,皇上立即命人送他回家,数日后病故 。嘉庆亲往祭奠,看到朱珪卧室只有旧被旧褥,家徒四壁,境况与穷秀才相差无几,忍不住放声大哭 。遂赠“太傅”,特谥“文正” 。整个清朝二百六十八年,十一朝,谥“文正”的大臣仅八人,朱珪为第三人 。清代皇帝赐予文臣的谥号,“文正”最高,“文忠”其次,“文恭”再次 。汉族大臣获谥“文正”的,还有曹振镛、曾国藩等人 。
发丧日,嘉庆派郡王永璘参加丧葬,其后,嘉庆帝在祭西陵回途中,曾两次亲奠朱珪墓 。嘉庆帝称赞朱珪“半生惟独宿,一世不贪钱” 。朱珪作为乾隆,嘉庆年间一代廉吏,忠君报国,公而忘己,“清操亮节,海内仰之”,他的为人,为官之道,堪称世代楷模!
朱珪为何能成为嘉庆的恩师呢?朱珪,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 。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 。他年幼时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乾隆十二年,17岁的他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做编修,侍读学士 。年少时便已名满京城,曾在安徽任巡抚时,北部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百姓房屋被冲倒,粮食颗粒无收,导致很多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一派惨景 。
朱珪就深入灾区,了解灾情,体察灾民,随后飞书朝廷,申请开仓赈灾,用来稳定民心,没有引发社会动荡 。还和人们共同修建堤坝,修建民房,发放谷种,搞好备耕,为百姓生产生活作好安排 。后来调任户部尚书时,对于长芦盐政也进行了全面整顿 。
朱珪可以说不仅有学问还有能力,在乾隆64岁时要为永琰挑选一名能教他治国之术的老师,人品方正,博学多才的朱珪自然成了乾隆的不二人选 。于是,乾隆命朱珪入上书房,教授永琰 。朱珪当然心领神会永琰是乾隆选定的太子,因此,他除了教授永琰经书诗词外,还和永琰讨论一些治国之道及爱民之策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