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直 元直

元直怎么死的?徐庶是小说《三国演义》要重点塑造的人物之一,用墨不算少,人物形象也非常清晰 。不过,小说写徐庶写到赤壁之战时就结束了,没有进一步交待徐庶的下落,给人留下了一些悬念 。实际上,史书《三国志》虽然没有为徐庶立传,但其中对他的记述也不算少,而且书中大致给出了徐庶的下落 。书中说,徐庶自从赤壁之战前夕投归曹操以后,自然也就成了曹魏的一员谋臣 。但他在赤壁之战时并没有与庞统发生什么联系,自然也不可能前往西凉防守马韩 。他历任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等职(如果按民间传说“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许多官还怎么做?) 。太和年间(227—233),诸葛亮北伐曹魏,听说徐庶仕途不太畅达,深为惋惜地说:“魏国人才莫非真得很多,怎么徐、庶和石韬不被重用呢?”其实御史中丞的官已不算小了,诸葛亮之所以为徐庶鸣不平,大概觉得徐庶是被大材小用了 。徐庶大约病死于公元235年左右,葬于彭城(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他的墓碑至北魏时尚存,可惜后来散失了

徐元直 元直

文章插图
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讲述了刘备在筵席上逃脱后,不觉来到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向刘备介绍了伏龙、凤雏 。刘备回到新野,一个自称单福的人前来投奔,为刘备出谋划策,击败了曹仁部队 。
单福向刘备献计,袭取了樊城,曹仁、李典败走 。程昱告诉曹操,单福只是一个假名,此人真名为徐庶 。曹操假借徐庶母亲书信赚徐庶往许都,徐庶临走之前劝刘备前往隆中寻找卧龙先生诸葛亮 。
扩展资料:
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下依附刘表,刘表让刘备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 。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刘备见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领荆州,派遣使者请求投降曹操 。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
三国演义中元直走马荐诸葛的感悟 “元直走马荐诸葛”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写徐庶辞别刘备并最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故事 。文字虽是短短数行,情节却是一波三折,并且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
徐庶,字元直,化名单福,辅佐刘备,击退曹军 。曹操探知徐庶真实身份,又知他侍母至孝,因此将徐母骗至许昌,欲逼迫徐母作书与子,令徐庶弃刘降曹,徐母严词拒绝 。后曹操手下谋士程昱仿得徐母笔迹,伪造徐母书信与徐庶,令徐庶投奔曹操 。徐庶接到书信,不辨真假 。向刘备辞行,去曹营见母 。送别之时,刘备对徐庶依依不舍,刘备送别之言中有四句话,有真有假,颇有深意;徐庶回答了四次,却难会刘备之意 。
临行,刘备举杯对徐庶说:“备分浅缘薄,不能与先生相聚 。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 。”这是刘备对徐庶说的第一句话 。这不是刘备的真心话,而恰恰道出了他最为担心的事情――徐庶到曹营后,辅佐曹操,与他为敌 。刘备所言与所思正好相反,可以看出,刘备是通过这一句话来试探徐庶,想摸清徐庶到曹营之后的人生规划,以确定将来的徐庶是敌是友 。对于刘备此语,徐庶基本听出了他的话外之意 。徐庶首先向刘备解释此次半途而别,实为老母的缘故,亦是不得已而为之 。然后向刘备发誓:“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徐庶是重信义之人,到曹营后果真没有违背誓言,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 。
刘备听了徐庶的誓言,方才稍稍放心 。但仍有一事,他始终念念不忘 。刘备言:“先生此去,刘备亦将远遁山林矣 。”这是他对徐庶说的第二句话,也不是他的真心话 。刘备胸有大志,此前经历破黄巾、战吕布、投袁绍、拒曹操、依刘表、避蔡瑁等诸多战事纷争,委曲求全,皆未能使其丧失大志,徐庶半途而别不可能令其悲观至此,况袭击樊城,新胜曹军,其志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强 。刘备此言,意在请徐庶为他出谋划策,在实力弱小、新失军师的不利情况下,如何自立门户,北抗曹操,东拒东吴,成就王霸之业 。但是徐庶却没有完全领悟刘备的意思,他可能认为刘备果真因他的离去而灰心丧气,所以首先解释自己方寸已乱,即使留在新野,对刘备的事业也毫无裨益 。接着对刘备言道:“使君宜别求高贤辅佐,共图大业,何便灰心如此?”徐庶建议刘备另求高明,共图王霸之业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