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全句是什么?意思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 , 我信步归去 , 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
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 , 沙湖道中遇雨 , 雨具先去 , 同行皆狼狈 ,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 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翻译
宋神宗元丰五年的三月七日 , 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 , 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 , 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 , 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 , 就做了这首词 。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 , 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 。拄竹杖、穿芒鞋 , 走得比骑马还轻便 , 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 , 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 , 微微有些冷 ,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 , 我信步归去 , 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 。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 , 又名螺丝店 。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
已而:过了一会儿 。
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
吟啸:吟咏长啸 。
芒鞋:草鞋 。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一蓑(suō):蓑衣 , 用棕制成的雨披 。
料峭:微寒的样子 。
斜照:偏西的阳光 。
向来:方才 。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
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 , 也不喜晴 。
中心思想
本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所作 。读罢全词 , 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 , 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 , 顺境不骄 , 逆境不惧 , 就会少些烦恼 , 多些宁静和快乐 。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所感所思 , 表达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
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春 , 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 , 词人却毫不在乎 , 泰然处之 , 吟咏自若 , 缓步而行 。
作者简介
苏轼 , 字子瞻、和仲 ,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 世称苏东坡、苏仙 , 汉族 , 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 , 祖籍河北栾城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
也无风雨也无晴全诗赏析怎么写?“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原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代〕
三月七日 , 沙湖道中遇雨 , 雨具先去 , 同行皆狼狈 ,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 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译文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 , 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 , 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 , 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 , 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 , 就做了这首词 。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 , 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 。拄竹杖、穿芒鞋 , 走得比骑马还轻便 , 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 , 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 , 微微有些冷 ,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 , 我信步归去 , 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关于无限月读
- 旅行社|今评弹 | 欺骗游客的“低价团”,就该含着泪也得等消费者“薅完”
- 平板装应用程序时无法安装
- iCloud无法同步是怎么回事
- 无花果吃的是什么部位
- 太子也是住紫禁城吗
- 真假美猴王好词好句
- 如何分析主从句
- 无可言表什么意思
- 萤石是不是暖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