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业愿景怎么写一句话 个人愿景( 三 )


走进真实,皆为俗事,切不可理想化 。一个人,无论其发展程度有多高,必然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同样,一个组织,无论其发展多完备,也存在其难以克服的缺陷与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个人不能求全责备,对组织也不能求全责备 。组织的缺陷与不足,实际是个人缺陷与不足的集合变形 。组织的自我超越,必须落实到组织内部成员的,也就是个人的自我超越 。克服组织的缺陷与不足,最终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当然,领导者对组织发展负有领导责任,也是带领组织中个人学习修炼,自我超越,克服组织缺陷与不足的主导力量 。
个人的发展程度,在根本上讲,就是个人需要的实现程度 。个人需要,是多重勾连的需要体系 。人的发展,就是不断实现这多重勾连自我需要的过程 。个人参加组织,其目的就是实现这些需要 。一个组织难以满足实现个人全部需要愿望,所以个人会通过参与多个组织以实现多重需要 。我们不能奢望世间存在一种能够实现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所有需要的组织 。“从摇篮到坟墓”的需要是多重复合需要,必然由多个组织满足 。也可以说,组织不是万能的,每一个组织,只能满足个人的一部分需要 。这是成功人士拥有多个头衔、多张名片的根由 。
组织由个人聚合,但组织中的个人是有差异的个人 。这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资历差异、角色差异、职务差异、能力差异等 。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个人的需要差异,以及需要实现程度的差异 。在组织内部,有些个人的需要实现程度高,有些个人需要实现程度低 。需要实现程度高的个人对组织评价积极,需要实现程度低的个人对组织评价消极 。“问题员工”的“问题”,必然是需要“实现问题” 。牢骚满腹是个人需要长期受压制,对现实极度不满的“副产品” 。“新官上任三把火”则是个人需要充分实现后导致的短期“正激励” 。
在这里,笔者试图简单地将人的需要区分为(1)现实需要和(2)发展需要 。现实需要是过去的努力,当下就能收获的利益需要,包括既得利益需要和预期利益需要 。比如保持已经获得的职务、等级,可预期薪酬、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 。现实需要是维持当前状况的基本需要 。发展需要是指还没有实现的需要,比如晋级的需要,加薪的需要,话语权需要等,通过再努力争取,才有可能实现 。满足现实需要是组织的义务,这是“零激励” 。如果现实需要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既得利益遭受侵蚀,则导致“负激励” 。发展需要不断得以实现,才能向个人提供“正激励” 。发展需要实现程度越高,提供的激励越强烈 。
在组织中得到的激励水平不同,对组织的评价各异 。当组织为个人提供了“负激励”,个人将对组织发展做出“负评价”,对组织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得过且过,一有机会,便逃离组织,另寻高就,也就是俗称“跳槽” 。当组织为个人提供了“零激励”,个人将对组织发展做出“零评价”,对组织漫不经心,若即若离,可进可退,伺机而动 。当组织为个人提供了“正激励”,个人将对组织发展做出“正评价”,天天向上,勤学善思,积极作为,用心给力 。
人总是处在学习之中,但不一定是组织期望的学习 。学习是实现需要的手段,所以学习朝向实现需要的方向 。当个人学习朝向组织学习期待的方向,组织中的学习将富有成效 。进入组织的个人,多是满怀理想和发展需要的人 。在理想与现实相撞,需要与需要相撞中,个人理想与需要被“降格”、被“打折扣” 。如此情势,组织难以提供有效激励 。当组织提供的是“负激励”,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脱节,组织中的学习“事倍功半” 。当组织提供的是“零激励”,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若即若离,时有时无,随波逐流 。当组织提供的是“正激励”,则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相吻合,同方向、一股劲,组织中的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
组织中的学习,主要是受到“正激励”者的个人学习 。就像是“有面子才讲理”一样 。组织学习的真正障碍是组织提供的“负激励” 。推进组织中的学习,或者说创建学习型组织,“负激励”者以为是“多此一举”,甚至是“瞎胡闹”,被动应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零激励”者以为是“纸上谈兵”,甚至是“走过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让我学我就学;“正激励”者以为是关键之举,务实之策,甚至是组织进步的“不二法门”,我要天天学、事事学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