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女的春天 采桑女

急求古诗词《采桑女》全文采桑女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
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
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
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
采桑女与采莲女,为何走着走着命运就变得不同了?在最早的文学作品里,采桑女多代表着热情浪漫的女孩形象,而采莲女多代表着纯真无畏的女孩形象,但是到了晚唐时期,两种代表性的女性却又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走向,采桑女被礼教捆绑后普遍一生清苦,而采莲女依旧美丽明艳,因为她们对于自由爱情的追求始终不曾改变,所以,采莲女的命运要比采桑女不知好多少 。
一、采桑女热情又多情,她们始终活在美好的童话里
其实无论是采桑还是采莲,都是用一种行为去古代女孩子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 。而采桑女多是穷苦人家出生,所以起初她们只把采桑作为一种娱乐项目,但是当真正能吸引异性来时,她们却没有像采桑时的自由热情,她们普遍会非常归于礼法,绝不逾矩,采桑女们将原本展现的天性热情收敛起来,但在骨子里还认为自己是个公主,对于生计她们也是不管不顾,所以,采桑女的后来发展就会一穷二白 。
二、采莲女从纯真到深情,对爱情始终不变
而采莲女则完全不同,她们始终热爱生活,不矫情也不做作,只是以一个真实的面孔示人,让异性也能知道她清纯的品格,这就是采莲女的纯真,对待爱情,她们肆意洒脱,不拘泥于礼教,非常自由的生活,所以采莲女一生都会非常幸福,而且凭借自己的辛勤劳作,采莲女即便到了暮年也能保有年少采莲时的天真烂漫,所以采莲女会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态 。
采桑女和采莲女其实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是自由、热情的象征,她们敢爱敢恨,虽然所做的职业不同,但是她们代表了淳朴的基层女性,她们虽不是名门之女,但是也没有因此对生活丧失信心,对爱情失去信心,她们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不管结局如何,还是非常勇敢的 。

采桑女的春天 采桑女

文章插图
唐彦谦《采桑女》古诗赏析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
注释
①努:用力冒出
②青鸦嘴:桑芽
③侵晨:凌晨
④挽:攀着
⑤岁:年
⑥春寒:指春天倒寒
⑦里胥:古代的一种官职
参考译文
春天的寒风吹打着细如蚂蚁的蚕,桑树吐出的嫩芽才刚如青鸭的嘴 。那是谁家的女子在凌晨起来采桑,手攀着柔长的桑条眼泪犹如下雨 。去年幼蚕初眠就正是在这个时候,今年春天倒寒使得树叶生长延迟 。听见门外里胥的催逼而感到愁苦,还在二月官家就已经来征收新丝 。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项制命说:“诸县夏税折纳绫、绢、絁、绸、丝、绵等”,搜刮的名目可谓繁多,但也明文规定了征税的时间是在夏季 。因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丝织品可交 。可是到了唐末,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了 。这首诗即侧面体现了这个制度的影响 。
赏析
《采桑女》是唐朝诗人唐彦谦所作的一首七律 。诗人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 ,以及运用拟人手法对桑芽的描写,给画面增添了情趣,表达了自己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同时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
本诗通过一位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桑芽才努青鸦嘴”,诗人用工笔细致地描绘出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形状,酷肖而生动 。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给画面增添了情趣蚕 。此联极言蚕幼桑小,为下文揭示官吏不顾季节征收丝的野蛮行径埋下伏笔 。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此联是对采桑女清晨采桑情景的描写,突出采桑女的焦虑与悲哀,她为什么如此焦虑与悲哀呢?这就自然而然引出下文了 。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词句道出了采桑女忧虑的原因,原因是碰上了春寒桑叶生长的迟,无桑可采 。课即使如此,采桑女也用不着泪如雨下,毕竟这是天气的原因,不是她的错,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