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两句三年得

两句三年得 , 一吟双泪流贾岛在诗中写到“两句三年得 , 一吟双泪流 。”所指的是《送无可上人》这首诗 。
原文:
圭峰霁色新 , 送此草堂人 。
麈尾同离寺 , 蛩鸣暂别亲 。
独行潭底影 , 数息树边身 。
终有烟霞约 , 天台作近邻 。
译文:雨后初晴 , 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 , 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 。在蛩鸣的秋天 , 他带着麈尾 , 离开了寺院 , 暂别了亲人 。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 , 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 。最终他应烟霞之约 , 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
扩展资料:
诗题中的无可上人是贾岛的堂弟 , 写出了送别时的所见所感 。“圭峰霁色新 , 送此草堂人 。”雨后初晴 , 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清新 , 诗人为草堂寺无可上人践行 。
这首诗的“独行潭底影 , 数息树边身 。”是贾岛三年所得 , 写出了无可上人的独行后的经历 , 应该是诗人的想象 , 这成为了全诗最著名的两句 , 也是千古传颂的佳句 。
字里行间都写出了诗人对堂弟的不舍之情 , 开始两句点出了时间和当时的环境 , 诗人看着堂弟远去 , 心中的不舍难以言表 , 想象着堂弟孤独的身影穿梭在山林之中 , 那种复杂的情绪无法宣泄 , 只能在诗句中用看似客观的句子表现出来 。
但是这文字后所蕴含的感情却是深厚的 , 那种画面烘托出了无可上人一个人的孤独与无助 。本来诗人是和堂弟一起去赴烟霞之约的 , 但是因为去不了 , 心中对堂弟寄予了关怀与期望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无可上人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两句三年得

文章插图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两句三年得】“两句三年得”整首诗?贾岛·《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 , 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 , 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 。意思是 , 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 , 吟成不禁双泪长流 。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 , 佳句之难得 。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 , 我将隐迹故山 , 以度残年 , 再不作诗了 。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 , 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 。贾岛这种苦吟精神 , 对后世颇有影响 , 如方干:“才吟五字句 , 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 , 用破一生心” ,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 , 均从贾岛诗化出 。
附:《送无可上人》原诗
作者:贾岛
圭峰霁色新 , 
送此草堂人 。
麈尾同离寺 , 
蛩鸣暂别亲 。
独行潭底影 , 
数息树边身 。
终有烟霞约 , 
天台作近邻 。
三年得两句 一吟双泪流全诗这是唐代诗人贾岛的诗句 , 全诗内容如下:
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 , 一吟双泪流 。
知音如不赏 , 归卧故山秋 。
需要明确的是:首句不是“三年得两句” , 而是“两句三年得” 。
”两句三年得 , 一吟双泪流” , 是谁说的?这是诗人贾岛说的 , 原诗是“两句三年得 ,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 归卧故山秋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贾岛三年才能琢磨出来一两句好诗 , 每次一读自己写的诗都会泪流满面 , 知音如果不欣赏自己写的诗 , 那么贾岛甘愿回到故乡的山中 , 在瑟瑟秋风中入睡 。我相信读过此诗的人一定能够从中了解到贾岛的为人 , 他就是这样一个对作诗如痴如醉 , 反复斟酌的人 。
贾岛这种时时都在推敲自己所作的诗句的行为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出名了 , 贾岛经常都会斟酌自己的用词 , 对于一句诗里的一个字往往会推敲很久都做不了决定 , 但是这也正是他的诗为什么这么出名的原因 , 态度决定结果 , 每一首经过贾岛反复推敲过的诗都称得上是精品 , 另外这种对待学术极其认真的态度也是我们很多人都需要学习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