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望岳赏析( 五 )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
杜甫《望岳》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杜甫《望岳》赏析(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杜甫《望岳》赏析 篇1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
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 。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 。“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 。这是远望之景 。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 。“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 。“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 。“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 。“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 。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 。“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 。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 。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
通过这篇望岳赏析,同学们是否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
杜甫《望岳》赏析 篇2
诗题为《望岳》,“望”字贯穿全诗 。
首联为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 。“岱宗”,即泰山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 。“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 。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郁,绵延不绝 。“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 。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 。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于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第一句设问,是诗人初见泰山时又惊又喜,情急之中一时竟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自然免不了心口相商地推敲沉吟起来 。第二句写泰山给予远望中的诗人的突出印象,“齐鲁青未了”五个字可谓别出心裁:那清翠的山色连绵起伏,没有尽头 。由鲁地到齐地,囊括无遗 。这是何等气象!
颔联为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峻 。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 。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晴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 。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 。“造化”,指天地自然 。“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 。“钟”,聚集的意思 。
此联写走近泰山抬头仰望时所见所感,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 。一句写山之壮美,仿佛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美都汇集在泰山之上 。一个“钟”字将上句写泰山广阔的背景,拉回到泰山本身的千仞峻深上来,赋予泰山拔地而起的动感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将灵秀之气全集中于这座山 。,一句写山之高峻,仿佛一把利剑劈开了阴阳两个天地,阴暗分明 。这里的一个“割”字,表现泰山之雄险奇崛,化静为动,极具匠心 。使本来静止的山峰变得灵动起来,显出山峻峭如刚锋,将山南山北判若晨昏,由此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