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皎皎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月何皎皎( 三 )


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 。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 。然而 “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 。“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 。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不可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 。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 。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 。
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 。清代张庚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 “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 。”(《古诗解》)
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能够细致地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中国古诗中是不多见的 。俄国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写,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的一些说明,有时不免使人感到沉闷和厌烦 。而这首古诗,却没有这个毛病,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形 。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这种艺术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
一说为女子闺中望夫之慨 。
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 。其愁由明月引起 。“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夜深人静,孤寂难耐的时候,月光皎洁照耀着床帐 。原本“忧愁不能寐”,月光的照临更勾起若许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 。开头两联,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辗转徘徊的孤闺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辉之中 。第三联:“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 。这一联是对全诗主题的揭示 。但说归说,怨归怨,在此时此刻他能听见?他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啊该告诉谁去?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去对月倾诉 。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但月亮照我影,却难慰我情,抬头仰望愈久,而“忧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 。后两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
作者考证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
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纬 。是谁所作?出自汉代佚名。
《明月何皎皎》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 。此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 。
诗句的意思是:明月为何这般皎洁光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
明月何皎皎译文及赏析明月何皎皎译文及赏析1
明月何皎皎原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
明月何皎皎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
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
注释
①罗床帏:罗帐 。
②寐:入睡 。
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 。揽,取 。
④旋归;回归,归家 。旋,转 。
⑤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
⑥裳衣:一作“衣裳”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