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乘冬奥之风 3亿人带火冰雪经济巨大市场

盼望着,盼望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近了。
而乘着北京冬奥的东风,“冷冰雪”也变成“热运动”,释放出“大热量”:一张张滑雪票背后是冰雪消费市场的升温,一辆辆造雪机、雪蜡车背后是国产冰雪装备制造业的飞跃,一个个滑雪运动聚集区背后是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在我国,多层次的冰雪经济体系逐步完善,冰雪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过去的“只有少数人了解”到当下的“时尚生活方式”,冰雪运动拉动相关旅游消费市场逐步升温——
自从两年前在位于河北张家口崇礼区的万龙滑雪场的训练营“学成”之后,龚女士就成了滑雪场的常客,从北京到吉林,从新疆到南方江浙一带,她的足迹遍布全国。
“过去,了解滑雪这项运动的人都很少,而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升,尤其是申办冬奥成功之后,各方都在大力倡导冰雪运动,现在,滑雪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万龙滑雪场董事长罗力告诉采访人员,2003年万龙滑雪场建成,接待人次只有几千;2012-2013年雪季,万龙滑雪场接待人次是65000;而在冬奥会申办成功后的2015-2016年雪季,接待人次达到23万,到疫情之前,接待人次每年增速可观。
万龙滑雪场接待人次上扬曲线的背后,勾勒出我国冰雪旅游消费的整体升温。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在北京冬奥会、冰雪出境旅游回流、旅游消费升级以及冰雪设施全国布局等供需两方面刺激下,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报告指出,到2025年,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国内冰雪旅游收入将超1.1万亿元。
从过去的“整体技术基础薄弱”到当下的“国产品牌逐渐兴起”,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产业逐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这之前,我们连雪车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虽然从网上看了一些图片。但对具体如何设计、怎样制造知之甚少。没资料、没参考。”回想当初接到雪车研发任务时的场景,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的周宇心里确实犯了难。
不过,面对底子薄、要求高、任务紧等诸多困难,周宇和他的同事们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最终完成了首辆国产双人雪车原理样机的设计、专用材料体系研制、产品研发与制造,实现了国产雪车装备从“无”到有,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只是一个缩影。回顾近几年,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奋力跨越一道道技术难关,正迎来快速发展。更多国产大型冰雪机械在冬奥到来之际陆续亮相:将在冬奥会首次投入使用的国产雪蜡车,涉及新能源动力、光伏发电、5G等多项技术,约20米长的车厢内有6个打蜡操作台;国产雪麒麟M2造雪机,突破了多个核心部件及整机智能化关键技术瓶颈,利用5G智能技术自动造雪,核心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造雪机水平……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业已经站在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上。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