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上巳节是什么日子 三月初三( 二 )


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传统的上巳节,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称女儿节 。宋朝以后,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 。“三月三”节日依旧在壮族、侗族、布依族、瑶族、黎族、畲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流传 。
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三月初三俗称上巳节,是汉民族传统节日 。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 。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是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阴历三月初三是汉族以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那么三月三有什么独特的习俗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的相关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1
阴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
阴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侗族多于三月三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也称“花炮节”;布依族于三月三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称为“谈爱日”;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情人节”,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民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下面我为您介绍农历三月三的习俗 。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2
鸡屎藤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 。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 。“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 。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 。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 。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 。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 。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
三月三举家出游赏杏花
“春明三月杏花香”,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还有“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说法 。实际上作为赏花来看 ,杏花并不算好看 ,但除去迎春花以外,它是“东风第一枝”开得早,农历三月已经绽放,在城市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春暖乍寒,人们走向郊外赏杏花成了“三月三”的一个活动了 。青岛也不例外,郊区“小水村”一带遍植杏花,城里市民去赏杏花的人群络绎不绝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