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诸己出自论语哪一章节 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什么意思反求诸己意思是指反躬自问,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
反求诸己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意思是:实行仁政,就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 。
“反求诸己”造句:1.大丈夫要有担当,不要每次遇事就把责任推给别人,应该先反求诸己,检查自己 。2.凡事要反求诸己,不要老是苛责_人 。3.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反求诸己,因此融会贯通,而能触类旁通的道理 。
反求诸己什么意思?反求诸己指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而不责怪别人 。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使用,含褒义 。反求诸己拼音:fǎn qiú zhūjǐ,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
造句:
1、只要反求诸己,我们就会明白,智能生命可能发展成我们不乐见的东西 。
2、老王时时不忘反求诸己,自我检讨,难怪做人处事绝少有所缺失 。
成语寓意:
在道德修养上,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上行下效的思想,把道德修养与治国安邦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上行下效,反省自己,严已宽人 。
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绝大多数都需要有“反求诸已”的态度才能处理好 。人们要设身处地来为他人考虑,使自己所加于他人的,都能为他们所接受,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反求诸己出自论语哪一章节 反求诸己

文章插图
反求诸己的意思反求诸己指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而不责怪别人 。
出处:《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
成语故事: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 。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在岸边设置河堤以治理水患,但是洪水灾祸并未平息 。接着,大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大禹使用“疏通”的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规律,疏通了九河 。
经过了十三年的治理,大禹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百姓的生活才恢复了平静 。一天,叛变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大禹派他的儿子伯启去抵抗 。两方大军在甘这个地方打了起来,伯启的部队被打败了 。跟在伯启身边的将领们很不服气,要求伯启整顿军队给予还击 。伯启摆摆手拒绝抵抗 。
将领们都觉得奇怪,伯启说:“有扈氏扰乱老百姓的生活,我才奉命来围剿他 。我的人并不比他少,我的地盘也并不比他小,我率领的部队是最精良的,却被他打败了,这是有原因的 。”
从此以后,伯启严格要求自己,与兵士一同作息,天还未亮就起来操练,每天粗茶淡饭,生活变得很简朴 。伯启还选用有品德和才能的人商讨国家大事 。过了一年,有扈氏从其他诸侯那里知道了伯启的改变,不但不敢举兵来犯,反而带兵前来归顺了 。
请问“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反求诸己”的意思是: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拼音】:fǎn qiú zhū jǐ
【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 。反过来追究自己 。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译文】: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 。
【示例】:君子之遇艰阻,必~,而益自修 。◎《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
【语法】: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扩展资料:
反求诸己的近义词:严于律己
【拼音】:yán yú lǜ jǐ
【解释】:律:约束 。严格地约束自己 。
【出自】: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 。“
【译文】:严于要求自己,出门看见的事情 。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
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反求诸己意思介绍1、反求诸己,汉语成语,拼音是fǎn qiú zhū jǐ,是成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一部分 。意思是(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反:反省,动词 。(反,不可以理解为“反过来”)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 。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
2、近义词:引咎自责、反躬自问、严于律己、闭门思过、反躬自省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