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非|前沿思维碰撞共谋行业未来国内外专家建言国际山地旅游发展( 三 )
受疫情影响的两年时间内,山地旅游和乡村旅游因具备更高的持续性和更强的恢复力,成为旅游市场的“黑马”。这让旅游业认识到,不过度依赖单一或者少数客人产生的市场,降低对气候、季节的依赖,转而从丰富赛事活动、特色产品、基础设施等方面着手吸引游客,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文章插图
山地自行车爱好者正在骑行(图源:英国凯恩戈姆斯国家公园)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推动山地旅游振兴,应从方向引导、消费主体培育、市场主体培育、社区居民的全力唤醒以及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保护、山地旅游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方面等多方发力。
对于山地旅游来说,当下正是转型的关键期。
“山地旅游的转型是从观光为主体转向以度假和文化为主体。”魏小安认为,人们对于追求放松、亲近自然的需求,为山地度假提供了基础。从供给来看,现有的设备设施可以全面启动,不需要大投资,但是需要内容的更新。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兼中国区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陈平认为,后疫情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容忽视。“将文化遗产融入到旅游业当中,要求的不仅仅是遍布各地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和文化纪念碑移植古迹等,还要充分发挥一些传统节日和传统艺术的优势,在向当地游客推广文化遗产旅游胜地的同时,推动绿色走廊的建立和严格遵守健康措施。”
旅游重塑,国际组织应发挥更重要作用
当下,全球旅游业遭受巨大损失。国际组织在此关键时刻更应齐心协力,在全球旅游的复苏与重塑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
“我们需要团结一致、携手合作,相互提供平台、共促繁荣,突出区域优势、山区优势,在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适时调整产业供给结构,推出符合疫情时期市场需要的产品。”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如是说。
鉴于目前疫情呈现出长期化、常态化、多变化态势,常态化疫情防控对旅游恢复、重塑和治理提出新的要求。邵琪伟用数据分析了旅游复苏进程中的不确定性,他指出应从顶层设计上谋划好应对举措,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平台优势和引领作用,共同推动“国际旅游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从疫后供需变化角度,开发创新性、引领性的新产品,建立旅游环节的沟通、协调机制。
山地旅游是集生态观光、山地运动、健康养生、避暑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集成式旅游业态,契合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向往高品质生活的理念。谭炯认为,世界更多的国际旅游组织、旅游企业机构应携起手来,以重塑旅游发展格局为使命,推动建立健全国际山地旅游标准体系;以助力旅游经济复苏为使命,推动深化国际山地旅游资金资源项目互通合作;以提升旅游发展引领力为使命,推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和国际组织创新发展。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出游|团队和个人春节出游,离渝返渝有何要求?
- 川藏公路|麻城是如何成为大别山中心城市 的?有哪些机遇?
- 手机号|进(返)京行程核验遇到问题?看这里,手把手教您如何做
- 比赛|冰雪盛会“读秒”倒计时:如何用更畅快的方式看比赛?
- |为何贝加尔湖有那么多水?地球上的超级蓄水池,对比一看真吓人
- 旅游业|穷游女举着“求RB”的牌子,为何遭到自驾男的厌恶?看完就懂了
- 宁夏|疫情下旅游行业受限多,看小程序如何与景区联手,恢复往日生机
- 冬奥|冬奥遗产如何带动张家口高质量发展?
- 美媒:如何为冬奥会制造超120万立方米人造雪
- 旅游市场|文旅夜游如何实现多业态驱动不断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