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 二 )


经典范畴理论,亚里士多德~维特根斯坦时期,范畴被视为是拥有共同特征元素组成的集合,该集合内的成员没有核心和边缘之分 。成员共有的特征是二分的,典型的例子是句法学里二分结构的树形图 。
维特根斯坦重新审视经典范畴理论的二分逻辑,认为范畴边界具有不确定性,范畴成员有中心和边缘之分,并提出了家族相似性原理,即一个家族成员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彼此的相似程度是不同的,儿子可能在一些方面像父母,也有像祖父的 。
中心成员即典型的鸟类一般是麻雀和燕子等,通过将他们视为原型然后与其它飞禽进行比较,猫头鹰等这些飞禽也可以划分到“鸟”的范畴 。
典型的隐喻结构是“A是B”,如时间就是金钱 。
一直以来隐喻被视为是修辞手法的一种,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隐喻是人们认知方式的一种,是人们认识世界,组织思维、构建语言等不可或缺的心智机制 。这就形成了隐喻认知理论 。
研究表明,6~7岁的幼儿就已经掌握了几百个隐喻概念,被母亲抱着的生活会感到温暖,头脑中负责“情感”的神经元和负责“温度”的神经元在该过程建立了联通关系,形成一个神经回路 。这就产生了概念隐喻“爱是温度”
人们为什么会有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为什么能获得概念和理解意义、为什么会形成语言?这就涉及到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涉及四个心智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层创空间(融合空间) 。构成概念整合网络
概念隐喻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区别,概念隐喻是单向的,从源域到目标域,不能解释一下不同于源域的新创结构或者新概念 。而概念整合理论涉及两个以上的心理空间 。
相似性是指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相似关系,相似性存在于语言形式的各个层面 。
一个客观的图片,在人的心理会反映出不同的结果 。有人看做是面孔,有人看做是花瓶 。
“认知结构——其知识是词语表达概念的先决条件”,例如商业事件框架,其中包括买方、卖方、商品、金钱等要素 。
买和买双方关注的内容是相反的,与该框架相关的知识和观念为人们理解这些动词的语义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和理论 。框架还可以运用到语篇语义学,例如:小明吹灭了蜡烛,拆开盒子查看礼物 。这些都属于生日聚会这一框架的 。
识解,人具有以不同方式解释同一场景的能力,有五个基本要素:详略度、辖域、背景、视角、突显 。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们描述特定现象的生活肯定是无法绝对客观的,我们总是从特定的视角观察对象 。
我们使用的语言有时候会强迫我们关注同一事物的不同特征,当我们学会了一门新的语言的生活,我们会不自觉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事物或者场景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