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长亭送别原文及翻译 西厢记长亭送别( 五 )


到此为止,以上为“长亭送别”的第一部分 。它展现了这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的第一个画面——赴长亭途中 。这三支曲子,或寓情于景,或直抒胸臆,它都生动地表现了莺莺被迫接受老夫人提出的条件以后,前往长亭为张生送行时的无可奈何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这三支曲子中,前两支写的含蓄、凝重,不但表现了莺莺的文学修养,而且也表现了她在痛苦欲绝之中不失相国小姐端庄个性特征 。第三支曲子用了一连串排比句式和重迭词,使语言既秀美又通俗,形象生动而富于动作感,一口气倾泻出积蓄心中的愁闷,真是妙笔生花 。

西厢记长亭送别原文及翻译 西厢记长亭送别

文章插图
《西厢记》—— 长亭送别 原文及翻译,一句一翻译!求《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老夫人执意在“拷红”后第二日即打发张生上京赴考,“驳落呵休来见我”,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张生原来就是一个打算上朝取应的举子,由于邂逅莺莺才滞留蒲东,现在爱情已获得,上京应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可以说,在求取功名这一点上,他和老夫人是一致的.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上京赴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
《西厢记长亭送别》这一折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
【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
【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 。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是写耳闻,进一层表现她的惆怅和眷恋 。“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是写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 。夕阳古道,原来还有窃窃私语,现在却归于一片寂静 。这情景本来就够冷清凄凉了,偏偏这时候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本来就破碎的心 。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的叫声而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莺莺的心情可想而知 。“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更加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
【西厢记长亭送别原文及翻译 西厢记长亭送别】【一煞】与【端正好】两相辉映,并与【滚绣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互相照应;【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 。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